今天,随着娱乐变得愈加容易获取,自律这个话题也开始愈发频繁地被我们提起。 Part1. 什么是自律? 名人们的成功轶事作为一个人们饶有兴致的话题,常常在茶余饭后为我们所津津乐道。 当我们翻开那些成功人士的传记,对他们做上一番了解之后,会发现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会具备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自律。 美国总统泰迪·罗斯福更是留下“懂得自律,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的豪言。 自律指的是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一种不受当前的情感状态左右,自发地按照自身认定的理念、原则或者是既定的计划而行事的现象。 通俗地讲,它是一种用理性而非感性主导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自律作为一种优秀的品质,代表的是高超的自制力与执行力。 尤其在注意力极易被分散,精力极易被蚕食的当下,自律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能力,也是我们极需养成的一种能力。 Part2.自律为什么那么难? 今天,我们发现身边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因此对自律的呼声也可以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但是自律又谈何容易。 自律的过程就是理性和感性交锋的过程,也是在当下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感性)和正确的事(理性)之间做出抉择的过程。 因为这个世界的现实就是:许多时候,当下让你快乐的事情和正确的事情是相悖的。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不用上学,我很庆幸这个梦想至始至终都没有成真。 假如当时的梦想成真的话,的确,我会收获一时的快乐,但代价却是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变成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这无疑会是一生的痛。 舍弃当下的快乐去换取长久以后的快乐,势必会是痛苦的,要想控制住自己不向当下的快乐屈服,只有靠着坚定的意志来驱动。 而人的意志力又好比是一块电池中的电量,它是会被消耗的,是需要时间来恢复和补充的。意志力消耗殆尽的时候,我们就很难维持自律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永远都能做出理智的决定。 Part3.如何才能自律? 在了解了我们为什么难以自律的原因之后,下面就要进入到给大家分享对策的阶段了。 这次也和往常一样,小才带来了6个能帮助大家在自律路上更加得心应手,乃至事半功倍的策略。 1.建立自省机制 孔子的弟子,被尊为“宗圣”的曾子有一句“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反映出曾子即使受人尊崇依旧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充分地体现出他高尚的品格。 但或许正是因为曾子能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他才能成为圣人。 生来就能随时随地地保持自律、丝毫不动摇的人是少之又少的,至少我从没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 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断地反省自身:今天是否松懈动摇过?是否还能保持初心恪守自己的价值观? 来及时地为自己拨乱反正,为意志力“充电赋能”。 就像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误差的手表,一天下来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偏差,只有持续地定期校正,不断地把表调回最准确的时间,我们才能一直让它保持准确。 2. 维持“训练强度”,保持最佳状态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暑假(或很长一段时间)不写字的话,再拿起笔时,会有一种连字都不会写的感觉。 当我们长时间不接触某项活动时,对应的机能就会退化,运动员即使不在比赛期,也会维持一定强度的训练。 因此主动为自己营造条件去磨练自己的意志,以维持一定的“训练强度”,乃至加大“训练量”以提升忍耐阈值,也会对我们的自律行为很有帮助。 当然,有不少朋友会想这不是“自虐”吗?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这样没错。 但是话又说回来,人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顺心如意,就像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我们会有快乐的时刻,也一定会有悲伤的时候,痛苦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而且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痛苦的过程就是我们蜕变的过程,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拼搏的年纪,吃点苦也没什么不好。 再者,其实“自虐”也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做的许多事情实质上都是在“自虐”,比如健身、体能训练。 故而健身是个不错的选择,每次从家中到健身房以及逐渐加大训练量的过程,都是一个磨练意志的过程。 3.承诺和一致原理 “影响力教父”罗伯特·西奥迪尼所著的《影响力》一书中提到: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 这种现象叫做承诺和一致原理,简单地说,就是一旦我们决定了一件事情之后,我们以后的行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这个事情来进行。 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我们能把自己的立场设为“一个自律的人”,那么我们以后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向“自律”靠拢,使自己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正如马云那句话说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坚信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慢慢变成那样的人。 所以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一个自律的人,我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我不应该向当下的快乐屈服”,你会越来越接近自律的。 4.习惯代替 自律和习惯可以说是一对“好兄弟”,习惯养成的过程,少不了自律;而好的习惯,又可以反过来减轻自律的压力。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主动去养成一些符合我们行事原则或计划的好习惯,来避免自己面临两难的抉择,减少意志力的消耗。 5.分级曝光法 关于自律,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兰金博士,曾提出过一个“分级曝光法”,旨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步实现自律。 特别是在面对难以让你保持理智的诱惑时,推荐你使用这个方法。 比如对于看到糖果就忍不住想吃的人,我们可以分几个步骤去培养他的抵抗力: 第一步、站在糖果店门口一段时间,只通过玻璃向里看而不进去;(能轻松驾驭这一步之后再进入到下一步,下同) 第二步、走进糖果店,然后马上走出来; 第三步、走进糖果店,停留十分钟,但是什么糖也不买; 第四步、走进糖果店,买一颗糖但不能吃。 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开始,逐步增强我们抵抗诱惑的能力。随着自信心和抵抗能力的增强,我们也就逐渐掌握了在这种情境下保持自律的能力。 6.禅修 最后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策略叫做冥想,或者禅修,因为在英语中冥想指的就是禅修的意思。 当然,看到这里,相信不少朋友的第一反应是会觉得很可笑,但请注意我不是在开玩笑!! 对禅修我们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它并不是什么玄学,一定程度上,它的功效是能被现代科学证明的。 在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一书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神经学家发现,如果你经常让大脑冥想,它不仅会变得擅长冥想,还会提升你的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压力、克制冲动和认识自我的能力。 苹果的创始人,大名鼎鼎的乔布斯在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了禅修。所以抛却偏见,开始学习禅修,也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写在最后: 在快乐和正确之间做抉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律的路上要懂得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