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靠打卡自律,你也可以改变,简单到只需一个“公式”。

 阳俊的文案通鉴 2022-03-28

我用笔名“智成智同学

回归公众号了,

做人生谦卑的学徒,与终生学习者同学。

不断的读书,总有一些书籍忍不住要分享,

于是试着用自己的体会与改变,写一本书的推荐文。

你有没有打鸡血来“逼”自己行动?

你有没有立下flag,早起、减肥、戒手机,却一次次被现实打脸?

你有没有常常抱怨、指责自己,因为没有达到自身期望,却又无力改变现状?

你有没有想让“不听话”的神兽,养成好的习惯,却成了无计可施、烦恼抓狂的吼妈怒爸?

虽然我们有改变现状的愿望。

但是,愿望从来都不会改变现状,有效的行动才会。

如何让自己有效的行动?

很多人,知道自己不可能自律,所以不敢轻易尝试改变。

毕竟,挫败感是谁都不喜欢的。

也有很多人,始终有所行动,却不知道如何正确行动,从而达不到愿望。

因为我们还没学会设计自己的行为习惯。

更不知道,让自己行动,持续地自律,原来是那么“简单”。

我就是在这本《福格行为模型》中找到了方法:简单,才能改变行动。

说到行动,我们往往会想到:意志力

但是,意志力是一种能量,如果你做成一件事情很需要意志力,那么大概率是不会成功的。

爆发强大的意志力,除非是你身处特殊的环境。但是,又有多少人,多少时候,面临这些极端情况呢?你也并不期待面临对吧。

有的人天生有强大的意志力,做了行动的巨人。这样的人注定就不是芸芸众生,不在我们谈论之列,大部分人还是常常在挫败中放弃,在拖延中叹息。

我很赞赏这样一句话:“如果做一件事不是因为你有意志力,而是根本不需要使用意志力,那就意味着你离成功不远了。

所以,不要用意志力去迫使自己行动,

而要找到另外一种能量去行动。

那就是:习惯。

习惯,才是能耗最少的行为模式。

那么问题就来了:好习惯,如何养成?

这就是《福格行为模型》所传授的重点!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习惯如何养成,

而是:不依赖意志力,如何养成习惯?

按照福格博士的理论,人类行为的奥秘,可以拆解为三个部分:

行为=动机+能力+提示

(《福格行为模型》书中配图)

也就是说,任何行为的发生,都需要动机、能力和提示3大要素同时发挥作用。要素齐备,行为才能发生。

福格博士详尽地从这3个要素,畅叙了如何设计有效的行动:把愿望拆解成微行为,让你通过感觉良好而不是感觉糟糕来实现改变——这就是微习惯的精髓。

通过正确的行为设计,我们完全可以养成自己想要养成的习惯。

我就是用福格行为模型的基本原理,养成运动、冥想等行为习惯,也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你想要的生活习惯?


我就以冥想为例,说一说如何运用福格行为模型(行为=动机+能力+提示养成微行为习惯的吧。

我读过《十分钟冥想》这本书(作者:安迪·普迪科姆),了解了正确的方法后,开始做冥想练习。

经管我练习冥想的动机和能力都没有问题,但也时常断断续续,没有养成习惯。

福格博士在书中强调,没有提示,行动就不可能发生。

提示,就像行动的按钮。

也就是说,我是因为缺乏“提示”这一行为要素,所以没有养成冥想练习的习惯。

所以,根据福格行为模型,我要做的,就是优化行为提示,让冥想练习每天发生。那么,我是如何优化提示的呢?

提示分为三种:人、情境、行为

(《福格行为模型》书中配图)

比如说,建一个提示冥想练习的微信群,大家每天提醒一下彼此,依靠群体的力量,这是属于人的提示。目前对我来说还不现实,没有精力组建这样的群,也不认为此法很可靠。

而靠便利贴,靠设置闹钟,靠环境,都是属于情境提示。有一定作用,但是也不可靠。我一度靠情境提示,比如用“要事清单番茄工作法养成了一些习惯,但是感觉颇为艰难,情境一缺失,仍会搁置拖延。

所以,让我轻松实现目标的是第3种方法:行为提示。

简单的说。行为提示,就是用已经有了的旧习惯来培养新习惯。把旧习惯当做锚点,把新行为和旧习惯绑定起来,这样就能毫不费力地把它们融入生活。

我审视了生活中已有的习惯是每天早起并关闹钟。所以,我把这个已经有的习惯动作当做锚点。

我的提示方案就是:

把手机放在书架上(避免随手关掉闹钟继续睡,闹钟响后,起床从书架上拿起手机关掉闹钟,立马开启界面上的计时器,设置10分钟倒计时。

只要手指一点一划动,很容易做到。计时器一开启,就意味我要运行我的新习惯——冥想了。

也就是说,当我关掉闹钟之后,顺手让手指动一动设置好计时器(可以立即进行冥想练习,也可以只是开启,不做任何行动,即便设置后什么都不做,也会带来习惯的改变,这才是关键),通过这个微改变,把冥想练习行为和必做的旧习惯绑定了起来。

你可能已经理解了,要养成新习惯,只需用已有的习惯当锚点,利用这个习惯不费力的提示和发展新习惯。

这就是行为提示。不需要清单,不需要他人提示,我就能养成一个新习惯。

同样一个行为,动机、能力、提示3要素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冥想练习,我的一位朋友就有所不同。

就动机而言,他是想通过冥想达到“练习10分钟等于休息2小时的效果。就能力而言,他刚刚进行冥想练习,做到10分钟,还有困难。

所以,他的问题就出在“动机和“能力2个因素上。那么他就需要调整下预期,不要过高,同时,把难度降到“不可能失败”的程度。可以只是静坐几分钟,呼吸下新鲜空气,让头脑清醒一点,放松一下,就算达标。

你无法在一夜之间就变成技艺娴熟的练习者。也许一开始你做得并不完美,但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完美。

这样梳理完后,就会发现,在朋友的冥想行为3要素中(动机、能力、提示),能力这块是最需要调整的。所以,如果减低难度,匹配期望值,让冥想行为持续发生就更有可能了。

把一个看起来大的行动,变成微小的行动,想要大改变,先开启微小的改变。微改变虽然不起眼,但是,大行动消耗能量难坚持,微改变则容易持续地成功。这就是微行为的妙处,而微行为会变成微习惯,微习惯则会逐渐生长成为足够改变你现状的、稳固的大习惯。



如何让不爱运动的我动起来?


刚才讲了如何用微习惯法来养成冥想习惯,我还用这样的方法,让自己有了其他新习惯。

比如,让十几年来没有怎么运动的我,有了运动的习惯。这个习惯,其实是微运动习惯,我相信它可以帮我再找回运动生活。

我是这样设计运动微习惯的。

工作中的休息时刻,我会去电梯大堂落地窗前透透气。我把这个习惯与新行为关联,每次走到落地窗,利用那里的护栏(比较坚实),做12个俯卧撑。因为撑着护栏的角度大,难度低,而且工作日几乎都会去,这样就很自觉地完成了任务。

休息完回办公室时,我再利用大堂地板砖的方格,双脚跳远5次。(越过1个方格跳的难度极小)

这样,我在工作日就能“顺便运动好几个回合,不会忘记,不会缺失。

我开始动起来以后,就像福格博士在本书中所强调的,明显感觉到:微习惯会生长。

后来,每次12个俯卧撑,已经形成习惯,就很自然地增加了数量,跳方格也能轻松越过2块了。最重要的是,运动习惯感已被激活,我已经在设计更大的运动习惯了。而这些,都没有用到意志力。



如何帮孩子养成新习惯?


行动的3要素,不仅被我用来设计冥想习惯、运动习惯,还有写作习惯、投资习惯等等。当然,也包括帮助孩子形成一些好习惯。

我去年双十一给小朋友买了部《格林童话》全译本。后来,他看不了几天,就没有再看下去了。尽管多次提醒,要求他每天要看,可还是不了了之。经管他是比较爱读书的小朋友,但这本厚厚的《格林童话》却成了书架上的“寂寞”。

怎样让孩子轻松看完这部书呢?我用行动的3要素(动机、能力、提示)做了分析。

首先,是看动机。孩子本来就喜欢看书,但他更喜欢科技、军事类书籍,对童话故事兴趣一般不过,这《格林童话》部书还是有一定趣味的,而且也是学校老师要求的必看书籍。

所以动机因素,问题不大。

再看能力有么有问题。

这本《格林童话》是全译本,不是童书类的简缩本。(两者区别很大,全译本更原滋原味,我选的是名家杨武能先生翻译的版本。)

全译本的文字量大,用词也丰富、优美,可学习的地方很多。虽然难度略高了一丢丢,但和他的阅读能力是相匹配的。

具备阅读能力,为什么他还是感觉有难度呢?我发现,其实是我提升了他阅读的门槛。

我出于“拔苗助长”的心理,要求他每次要读10分钟以上,而且要大声朗读出来,人为地抬高了他阅读这部书的门槛。这也是他不愿意每天读的一个原因。

改变,要从最简单的行动开始,所以在行为设计中,我大幅度地降低了他读这部书的难度,让他“不可能做不到”。

接下来,分析剩下的因素:提示。

孩子不会主动地去读这本不是他最感兴趣的书。每次一提醒就读,不提醒就不读,我不可能每天叮嘱,孩子也烦这种方式。

我通过行为3要素分析,找到了这部书被闲置的主要原因。于是,我重新顺了一下思路,只用一个简单的行为设计,就轻松、顺利的实现了目标。

如何做到的呢?

我先找到小朋友每天放学回来必做的事情,那就是看IPAD,里面有他必看的科教视频。

于是,我把《格林童话》从书架上拿出来,不是放在客厅沙发上,也不是放在他的书包里,而是把《格林童话》叠压在他的IPAD上。书在上,IPAD在下。叠放在他回来就会坐着看IPAD的地方。只要他用IPAD,就必然会注意到,当手接触到这本书时,就完成了强提示。

并且,我和他约定,每次,他看IPAD之前,都要先读1页《格林童话》。

由于,这本书是他本来就需要看的(有动机),难度又减低到只读1页(有能力),还和每天已经有的旧习惯相关联(有提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动设计闭环。

他现在,每次放学回来都做到了。

而且读的数量还比预期的多,有时候,看了2页,有时候把整篇故事都看完。再也不有担心这本书在书架上吃灰了。

这就是我用福格行为模型设计帮助孩子养成新习惯的一个实例。

还有其他习惯,也在养成。像关掉电视遥控器后就去收拾书包、上完厕所按下冲水开关之后,就要把纸盒放回原位等等新习惯。

基本上,都是运用行为3要素(动机、能力、提示)来设计行为闭环。在此,给你做个参考,让你初步了解此方法。

《福格行为模型》的内容十分详尽,不仅有如何养成新习惯的方法,还能让你不再“旧习难改”。

简单、快速、有效,让我忍不住写此文好好推荐一下这本“人生的珍贵礼物”!可以说,如果你想用行动改变自己、改变家人、改变团队,《福格行为模型》就给了你有效的支点。

读,并运用好这个“礼物”,你的改变,就是对福格博士的最好感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