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5句口诀,教你看懂洛书,中国最古老文化

 古一然 2019-05-25

简单5句口诀,教你看懂洛书,中国最古老文化

《天龙八部》里段誉会一种神奇的武功,叫凌波微步,遇到危险时他能像影子一样瞬间逃跑,从而保全性命。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功夫,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


你知道吗?其中的凌波微步,来自中国古老的《洛书》。下面介绍《洛书》的起源,并用简单5句口诀,教你看懂洛书,中国最古老的易经起源。


一、《洛书》的起源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图,指河图;书,指洛书。圣人,指中华文化的始祖伏羲。


古书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画成八卦,周文王又依据伏羲的八卦演绎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


现代学者认为,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是和易经的起源紧密相关。


2014年,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两幅图,揭示的是宇宙、时空、天地人、万物的运转规律。图简易微,乃为大用。


二、《洛书》的5句口诀


洛书用一个圆点,代表1,以此类推。洛书的构成,像一只乌龟,有一句口诀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把圆点转化为数字,就变成九宫格。这个九宫格,非常奇妙,我们在数学课上见过,横竖上下3个数字相加,结果都是15。这其中奇妙,就是易经衍化万物的规律。


画九宫,有个口诀:“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我给大家示范画法:


戴九履一。


二四为肩。


记住:古人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和我们现在的习惯相反。


左三右七。


六八为足,记住,还是从右到左。


最后是,五居中央。


这个九宫格,横,竖,对角,无论你怎么相加,结果都等于15。


《易乾凿度》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阳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这里面九宫的数字,从9,8,7,6回归5,再走4,3,2,1就是禹步,也叫七星步(北斗星,紫薇恒,太一)的路线。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宫。


以阳出,以阴入。


所行即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为一周。一周之后还于中央,再行又从一始。


《天龙八部》段誉的凌波微步,其步法,即是太一行九宫之法。中国内家功夫,有一种叫飞九宫,其口诀亦如此。


初习九宫步时,其行进顺序采用世传"太一行九宫之法"。即"始坎、次坤、次震、次巽、复息于中宫。自中宫至乾、次兑、次艮、次离,一周毕矣。"此顺序称为"顺穿"。"逆穿"则是由离宫返回坎宫。


穿踩五行九宫桩

洛书梅花两仪生,阴阳九宫桩内行。

八卦步法惊奇变,鸿鹄梭林倭轻盈。

乾坤本末避其真,虚空闪进势如风。

四象翻转天外现,顺逆九宫寻不停。

惊弓步调终玄妙,踏破八方势如牢。

浅龙行水浪涛岸,急速进身有万千。

春意正是冬来路,太极幻化众生苦。

不知人间多磨难,随遇而安身是胆。



我用红线画出来的,就是八卦阵。 坤在西南,为死门。乾在西北,为开门。依次对应。


很多易经的专家,嘲笑我画的九宫八卦阵,说我画反了。其实,我这种画法,才是正宗的。这个九宫八卦图,完全依照洛书的规则来画。


当今有考古资料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套八卦图中,配的数字与常见的南北相反,相当于旋转180度。”说明马王堆出土的一套八卦图的画法,和我的画法一样,是北坎南离。


《东周列国志》里写到孙膑和庞涓平陵之战,用的阵法是“颠倒乾坤八卦阵”。此书是明朝冯梦龙写的历史故事。我个人认为:八卦图在春秋战国时期,尚是北坎南离,但到明朝时,就已经南北相反,一直使用到今。所以,冯梦龙才写,孙膑用的是“颠倒乾坤八卦阵”。


好了,今天就解读到这里。


每天学一点《易经》,这是解读《易经》的第6篇文章。为方便读者连贯阅读,我尽量坚持每天更新,直到把《易经》解读完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