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最初是指北魏时期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他们基本上算是入则为相出则为将。 北魏为了保障首都平城的安全,在沿边地区也就是河北、内蒙古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一般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之外,又有御夷等镇。大部位于北魏的北方边境,六镇是北魏的军事要塞,历史上曾一度占有重要地位。防御北边的柔然入侵,拓跋焘设此六镇,拱卫都城。当时,六镇将领,乃至一般士兵,身份都是比较高贵的,在六镇作兵是比较光荣的事情。初期六镇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还有一部分是汉人豪强,但后期汉人逐步成为主体。他们定居关中,胡汉融合,文武皆备,互相通婚。 北魏迁都洛阳后,六镇地位下降,逐渐成为发配犯人的地方,经济、文化、地位上不断处于劣势。后来六镇爆发起义,虽然起义被尔朱荣平定但是尔朱家族覆灭,北魏就比陷入割据,怀朔镇出身的高欢和武川镇出身的宇文泰,两人各自拥立皇帝,使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宇文泰将武川人编成一军,复以武川人统领此军,使西魏政权牢牢握在武川人手中。而由于西魏统辖关中、陇西地区,所以又名关陇集团。宇文泰为了对抗东魏,创设了府兵制,以十二大将军、八柱国为其将领,这些人都是武川出身,成为西魏以及后来北周的统治阶层。杨坚,李渊皆出自关陇集团。 宇文泰再兴西魏时设立柱国。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号称八柱国家。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分别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 而从西魏到北周、隋、唐,这几个时代的皇族、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独孤家族一门三后。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隋朝的杨坚建立科举,建立府兵制把关陇集团手里的兵权收归中央,杨广大力推行科举提拔寒门都是为了打破关陇集团对权利的垄断,特别是杨广剥夺了很多关陇贵族世袭的特权,清查了户口将关陇集团私藏的奴仆释放为民。杨广好大喜功不顾民力导致百姓起义不断但杨广都没放在心上,对隋朝也没有造成危机,但是在杨广亲征高丽的时候,关陇贵族出身的杨玄感造反让杨广大惊失色急忙回师致使征伐高丽功败垂成,造成了隋军溃败逃散,很多关陇集团的后裔开始前赴后继的赶过来响应杨玄感,虽然不久杨玄感叛乱就被平息了但是关陇贵族的反叛彻底动摇了隋朝的统治根基。杨广在江都兵变被杀,参加兵变的头目,基本上都是关陇集团的人,剩下的大部分也都是关陇集团的人,而被杀的人,大多数都是关陇集团以外的人。也可以说是关陇集团内部的分裂。 然后随着李唐王朝的建立,可以说没有关陇集团的支持李渊能不能得到天下都要打上个问号,但李渊最信任的也不是关陇集团,特别是李世民,因为李世民并不是像之前几代皇帝那样依靠关陇集团,李世民更多的是依靠当初他的秦王集团。玄武门之变也可以看作是寒门和关陇集团以外的势力对关陇集团的反击。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大肆屠戮贵族高官,造成了官僚系统的动乱和空缺,使得关陇集团以外士族、寒门纷纷进入中央政权。关陇贵族集团走向了没落。 如果你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吧。 如果你有收获的话就点个关注吧,谢谢。 |
|
来自: 昵称32353910 >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