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作法与欣赏:构思立意之“立意”

 肖春生4wbg8o6t 2019-05-25

诗以意为主,这是我国古代诗词创作的一条重要准则。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意,就是诗歌中的主题思想,也即题旨。一首诗词,歌颂什么,赞美什么,感慨什么,批判什么,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立意,即使文辞再华美,组织再精巧,那也只是一些文字的堆砌组合,是没有统帅的乌合之众,没有灵魂的躯壳。一首优秀的诗词作品,不仅要有明确的立意,而且还要尽量立意高远,要能表达出诗人的精神境界。王夫之所极力称赞的杜甫诗,往往就是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同是写来到洞庭湖观感的诗,杜甫的《登岳阳楼》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两首诗,都写得气象开阔。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联,同为吟咏洞庭湖的名句,至今还书写在岳阳楼左右两边楹联上。但两首诗的立意却有所不同。杜甫写自己登上久已向往的岳阳楼,见到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象,心情十分激动,然而转念此时国家尚处于动乱之中,自己又老病交加,与亲戚朋友失去联系,因此不免“凭轩涕泗流”,忧时伤世之感,难以抑制。孟浩然写自己来到洞庭湖边,见湖水浩荡,云气蒸腾,气象壮观雄伟,这本来是极好的,但诗的后半首却转入希望张丞相援引自己,帮助自己实现做官从政愿望,这样的立意,就未免格调不高了。相比之下,杜甫诗写家国之愁,由个人的身世感伤,想到国家的干戈未已,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十分感人。王夫之说:诗“以意为主,势次之。”可见,同是极有气势的诗,只因立意不同,格调胸怀眼光便有高下远近的不同了。

诗词作法与欣赏:构思立意之“立意”

又如同是表现推已及人的高尚情怀,白居易写有一首《新制布裘》诗,诗云:“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杜甫则写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上林梢,下者飘卷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对对面为盗贼。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夭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河由彻?安得广夏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官僚士大夫文人来说,白居易在自己身着温暖厚实软和的布裘时,能够想到此时天下还有许许多多人,在这寒冬腊月里,无衣无食,痛苦难捱。自己决不能只以“独善其身”为满足,而是要胸怀“兼济天下”之志。因此,他发出弘愿道:“安得万里裘,盖裏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象这样仁厚的襟怀,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我们如果拿白诗与杜诗比较,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立意又要高出一筹了。概言之,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狂风吹破,家人在屋漏床湿、衾寒似铁的情况下彻夜难眠的痛苦境地中,不仅推已及人地想到天下还有千千万万的穷人,他们也无屋可住,饥寒交迫,而且更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愿望与理想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襟怀就不仅仅是象白居易那样推己及人了,而是“宁苦身以利人”,在表现出博大的济世胸怀的同时,更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伟大自我牺牲精神。杜甫之所以被千秋万代奉为“诗圣”,受到人们的敬仰、崇拜,与他诗歌立意远的思想境界是分不开的。

诗词作法与欣赏:构思立意之“立意”

有的诗歌,表面上看去虚幻荒诞、瑰奇怪异,甚至如同游戏之作,实际上却寄托了很深刻的寓意。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游仙诗,诗一开头,极力夸张浙东天姥山的高大险峻,壮阔绵延。接着写诗人神想心驰,向往已久,从而化为梦寐,引出梦游仙境一段。诗人倾泻浓笔重彩,将梦境写得惊险瑰丽的、异彩纷呈,奇妙得不可思议。正当群仙降临,云霞缭绕,香气氲氤之际,诗人蓦然惊醒,回到现实之间,追思梦境,他不禁悲哀失望,感到:“世间行乐亦如此,(指如同梦境),古来万事东流水。”从而他决定告别尘世,去漫游名山。诗人为什么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为什么对一个并不存在的虚幻神仙境界那么向往倾慕?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来描绘山水名胜,神仙境界的奇丽美妙?他在诗的结尾揭示出答案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这首诗的立意。也就是说,李白写这首诗的用意,就是借对山水名胜与神仙境界的向往,来表示对黑暗污浊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在此以前,他曾在京城长安担任翰林供奉三年,看足了那些官场中那些权贵小人仗势欺人,猖狂嚣张不可一世的样子,他感到深恶痛绝。尔后,当他离开长安,来到山水自然的广阔天地里,他才感到扬眉吐气,精神为之一振。所以,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如果没有后面的立意,只不过是一首想象奇特的普通游仙诗;有了后面的点题立意,才是一首充满反抗权贵、向往自由精神的叛逆者之歌。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由李白这首诗即可证之。

诗词作法与欣赏:构思立意之“立意”

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我们要使自已的诗词立意高远,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扩展自已的胸襟见识,才能写出格调高雅的作品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