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练习八卦掌要不要站桩实际一直是有争论的,因为不少人认为八卦掌本身就是走动桩,没必要再练习站桩,也有人怕站桩站死了,脚下不灵活。武术是一门实作的学问,你的想法对不对必须通过实践去检验,不能想当然。实践包括自己的实践和带徒弟的实践,把两种练法比较效果。我在网上的发表的看法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我在学习八卦掌时师傅没要求我站桩,虽然本门是有自己的桩法的。我的桩是后来自己练的并不断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完整训练方法。我用这套方法去带徒弟,通过带徒弟的实践和我当初学拳的实践进行对比。我认为之所以要站桩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传略层面的,一是战术层面的。战略层面的是内家拳讲究意、气、力的统一,也就是技击时触敌瞬间要意、气、力同时到达末梢,当然不同拳种对于此问题理解有区别。内家拳受道家文化影响较大,主张练丹田气,因此内功训练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练出丹田气,二是将丹田气送达末梢,即达到周身一气。道家练习内功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导引法和吐纳法。导引法如太极拳练习中的末梢领劲,节节贯穿的练法,八卦掌中循经向手上灌劲、灌气的练法。但导引法有一缺点,即技击时如果形成从丹田到末梢的导引习惯,会在意、气、力的统一上产生时间差,这样力就不整。所以一些太极名家要求 “切记不可用力,不可尚气,以致有气者无力,无气无力者纯刚。”大成拳受佛家影响较大,主张最高境界是“空”,因此在内功练习中认为周身处处是丹田,实际将全身看作一个大的气球,中空无物,周身一气,也就没有由中心到末梢的问题,站桩时把全身看作一个整体,较好的解决了整劲问题。我的内功练法是将上述的练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练法。第一阶段重点练习丹田气,当丹田气足后,将丹田气扩展到全身,扩展的方法以吐纳法为主,导引法为辅。我使用的吐纳法初级阶段采用后天呼吸,逐渐过渡到先天呼吸。具体的方法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过部分介绍,在此不做过多介绍。练习周身一气阶段气在全身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下密上稀,体现了下实上虚,阴阳平衡。 由于内功练法采用以吐纳法为主,导引法为辅,因此呼吸方法的练习和使用就占有重要地位,而在走转中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比较困难。因此从战术层面讲就有个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问题。把呼吸问题放到站桩中解决,就会降低难度,提高效率和速度。等通过站桩熟练掌握呼吸方法再放到走转中,又会提高走转练习内功的效果。我的徒弟和学生都是采用这一思路训练的,没有一个出偏的。关键是老师对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有实践的经验和拳理的理解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预见。 另外通过站桩可以以较快速度解决走转前期要重点解决的松、沉问题及整劲问题,大大加快出功夫的时间,至于脚底灵活问题可以通过其他的训练手段解决,站桩毕竟只是其中的一种训练手段。 另外有的武友讲不爱站桩,练习转掌要有兴趣些。我是这样看的,你如果是热爱武术,只要练拳需要的就去练,不能以兴趣取舍,有些即便你在现阶段理解不深。另外学习内家拳的目的除了学习技击和健身外,也是提高自己涵养的过程,克服自己不爱站桩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自身涵养,达到入静进而入定的过程。 对于我的以上观点,肯定有武友有不同观点,欢迎大家以自己的练拳实践和拳理分析进行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