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冠生博士、何海蓉博士生 图 | 自网络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 指南指出,减少5岁以下儿童的久坐时间关键在于良好的24小时活动模式,建议进行积极身体活动的同时,减少长时间的活动受限或电子屏幕前的久坐不动,这同时也有利于确保幼儿获得足够的优质睡眠。 同时儿童维持坐姿或其余久坐行为时间应该用来与看护者进行高质量地互动式非视屏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和拼图等,这些活动都能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育。 国际久坐行为研究联盟术语共识项目中将久坐行为定义为:清醒状态下,能量消耗≤1.5代谢当量的坐姿、斜靠或卧姿。 常见久坐行为包括: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久坐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发生呈正相关,而肥胖又是引起2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久坐行为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和社会行为。 在我国,儿童久坐行为已成为普遍现象。2018年在我国上海、重庆、山东、福建、安徽和内蒙古等6个省市自治区18242名中小学生中开展的调查显示,学生中总体久坐时长为4.29~5.21小时/天(不包括课堂教学时间),长于其他国家的同龄学生。 5岁以下儿童活动能力有限,多采用坐姿和卧姿,很多家长习惯于将孩子活动范围限制在婴儿车中,或是给儿童播放动画片来转移儿童注意力防止儿童哭闹,以上均属于久坐行为,长期持续以上行为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只有尽早养成良好的活动规律,减少久坐行为,才有利于塑造整个儿童期和成年期的良好习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中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