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老了,这份“金银花丝”手艺还没有全部教出去

 夜渡无人舟自横 2019-05-26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这是本系列为您推送的

第 25 篇文章

——

投稿邮箱 hhs1931@126.com

倪成玉一直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一辈子都在做喜欢的事情。

即使如今退休了,

还有人帮她成立工作室,

让她能继续发挥余热。

然而之前发生的一件事,

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2014年,相濡以沫50年的老伴儿,

毫无征兆地离开了人世

这让她头一次意识到,

自己真的已经老了。

而更让她担心的是,

她最擅长的手艺:金银花丝,

还没有全部教出去。

想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

想清楚自己要留些什么给后人,

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

这也是她面前的图纸,

反复修改18个月的原因。

金银花丝是一门四川的传统手艺,

所以倪成玉的设计图中,

有着浓郁的巴蜀文化特点。

她想把她知道的全部工艺,

都用在这件作品上。

这样后人能够从实物中,

看到、学到金银花丝的工艺和美丽。

这门技艺曾属于宫廷秘技,

倪成玉从18岁开始学,

至今已经做了50多年。 

1942年出生的她,

见证了金银花丝最后的繁华。

和许多传统手艺一样,

金银花丝也曾有过出口海外、

供不应求的繁荣。

但也和其他传统手艺一样,

它后来逐渐没落、被遗忘。

倪成玉被分配到成都金银制品厂时,

是和8个同学一起。

4年之后,走的只剩2人,

一个是她,一个是她的丈夫。

没过多久,

连她丈夫也离开了这个行业。

倪成玉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多久,

她那时只是单纯喜欢这门手艺,

喜欢这些繁复、漂亮的东西。

因为缺人手,

她成为到处“救火”的人。

工厂里所有工种都接触过,

拉丝、掐丝、冲压、洗色……

间接逼迫她成长为一个全能的匠人。

金银花丝和其他手艺不同,

工艺复杂,工序繁多,

必须多个人配合,

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人完成,

所以徒弟很难出去自立门户。

这也是如今很多人,

不愿意学这门手艺的原因。

能像倪成玉这样能精通全部工序,

也许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


过去对金银花丝工艺有一个说法:

“三年零一截”。

是说徒弟最少三年才能出师,

剩下的那一截多久由师傅说了算。 

因此和许多命途坎坷的匠人比起来,

倪成玉其实顺利很多。

她的《太平有象》,

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

百花奖。

她的《百鸟朝凤》,

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世界最大花丝工艺品。

《百鸟朝凤》里的工艺,

堪称金银花丝中的“累丝”工艺的最高体现。

用银花丝做出来的凤凰羽毛,

因为多层银丝的累叠,

显得飘逸灵动,

丝毫没有金属的僵硬。

而她最出名的作品:

《金丝镶宝熊猫盘》

当初更是被誉为,

上海世博会四川馆镇馆之宝。

《金丝嵌宝芙蓉熊猫一家亲》,

花了倪成玉4年时间,

18公斤黄金,

300多颗珠宝

单是为了体现熊猫的毛发,

就用了上亿根金丝。

原本是因为喜欢才从事这门手艺。

但随着她的能力越来越大,

责任也越来越大。

现在她已经不能单纯考虑自己的喜好,

还要思考这门手艺的传承。

退休后,她被一家公司聘请,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她还特意找来以前厂里的同事。

一方面帮公司做金银花丝工艺品,

另一方面带徒弟,传技艺。

有了老师傅的加入,

新人能学到的东西也更多。

然而有些事情急不得。

即使她十分迫切地想将自己知道的工艺,

都教给徒弟们。

但人需要经过历练才能提升,

匠人尤其如此。

没到相应的阶段,

教了也无法理解掌握。

例如拉丝时,

要能拉出表面光滑、

粗细均匀的素丝

这样搓出来的花丝才能合格。

 

掐丝要掌握好力度,

用镊子摆出需要的纹样。

高超的手艺人,

只需要用一根丝,

就可以掐出需要的图案。

填丝用到的部件,

也必须做的大小合适。

填丝完成后,

需要通过敲打、焊接来组装。

而这依靠的就是一把锤子,

敲打出需要的弧度和造型。

力度差一点,

整个零件就作废。

这可是金和银,浪费不起。

最后经过攒焊、清洗,

才能得到一件作品。

这其中每一个步骤,

都需要徒弟钻研学习。

这也侧面促使倪成玉,

要拼尽全力做出这件设计图上的作品:

《金沙遗韵香薰》。

金银花丝的设计图,

必须画得非常精确,

细致到能直接当画册出版的程度。

因为它是匠人的创意,

也是其他工匠的制作蓝本。

倪成玉曾经说:

“设计图都没有画好的话,

怎么值得用这么好的工艺呢?”

所以18个月画一幅图,

时间一点都不长。

只是也正如她意识到的,

自己真的老了。

曾经做一天都不觉得累,

如今中午不得不在沙发上打个盹,

否则一天真的撑不下来。

按照现在的情况,

这件作品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才能全部完成。

她心里着急,但手不能乱。

手艺的事情,马虎不得。

总有一个人在坚守,

总有一件事要完成。

匠人的语言不在嘴上,

在那一刀、一笔、一锤之间,

不喧哗、自有声。

万幸有他们,

我们才能在今天,

仍目睹到千年前的中华大美。 

来源 | 匠心之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