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爱生气吗?会不会发脾气,扔东西,大吼大叫?不要认为这只是娃随了你的暴脾气(是这样吗?~) 教娃做好情绪管理也是育儿的一项重要课程喔! Why? 2-7个月的婴儿已经能体会害怕、开心、愤怒等情绪。 8个月-1岁半的宝宝正在经历严重的分离焦虑,妈妈离开一段时间,对他们来讲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2岁左右,儿童开始萌发自我意识,身体里好像住着一个魔鬼,爱哭闹、会打人;一旦没有立刻满足孩子的需求,他这小暴脾气就上来了。 那——要跟这个小魔鬼正面刚吗? 除了硬刚,聪明的父母会寻求更科学、有效的办法。 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情感体验,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孩子通过打人、骂人或自我攻击的方式来泄愤(错误方式,需要成人科学地引导),家长如果也歇斯底里地回应、想把孩子的情绪压下去,这家人基本上会整整齐齐地长成“苏大强”一家。 那么,聪明的父母会怎么做?如何引导孩子管好自己身体里要冲出来的魔鬼、正确发泄熊熊燃烧的怒火呢? 这里,虫子推荐5本情绪管理绘本,尤其适合爸妈们与经常生气的娃进行亲子阅读,希望对你们有启发。P.S. 不涉及商业利益,仅是纯粹推荐。 《生气汤》推荐年龄:3~6岁 绘本画风简约到不行,比如鼻子就一根线;但配合文字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小男孩霍斯觉得自己这一天倒霉透了:有一题不会做,被同学带来学校的奶牛踩了一脚,妈妈让一个车技感人的阿姨来接自己、差点压死三条狗…… 霍斯到家的时候,气得要爆炸了! 但聪明的妈妈一不批评,二不教训,三不追问,而是煞有介事地邀请孩子在厨房一起做个游戏——煮”生气汤”,引出霍斯身体里的好奇小宝宝。 “生气汤”具体怎么煮呢? 1)汤锅装满水,放到炉子上烧; 2)水滚后,撒上一些盐; 3)深吸一口气,对着“生气汤”尖叫、大吼、龇牙咧嘴; 4)水开后,对着汤吐舌头、用汤勺敲汤锅; 5)气运丹田,喷出一口“火龙气”。 大功告成! 霍斯在妈妈的疏导下发泄了自己的愤怒,不生气了,最后他和妈妈都开心地笑了。 儿童在大叫、吐舌头、敲敲打打之后(在不影响他人的提前下),气就消得差不多了。有时候,孩子的负面情绪来得莫名其妙,但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宝宝有小情绪了,不急着压制,而是尝试了解、接纳他的感受,再用游戏吸引他的注意力,让怒气慢慢在“生气汤”里搅散开来。 下次,当宝贝生气的时候,爸妈们可以借鉴霍斯妈妈的做法,煮一锅颇有仪式感的“生气汤”。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霍斯和妈妈一起在炉灶前煮汤;而带着孩子实操时,应做到“安全第一”,虫子建议远离火源,杜绝烫伤、烧伤风险。 我们可以从厨房拿一个汤锅,去安全的客厅、游戏房“煮汤”。 还可以帮娃把生气的理由写在纸条上,放到锅里一起煮,给“生气汤”撒点葱花。 《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推荐年龄:3~6岁 《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获得首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这是多高的荣誉?它相当于绘本界的“奥斯卡”,中国的“凯迪克奖”。赖马先生用夸张、幽默的笔触,画活了一只爱生气的怪兽“阿古力”。 阿古力被一只古怪的蚊子叮后,一开口就会喷火(像极了我们生气时说的不过脑的话),鼻子里的火更是一刻不停地喷。 日子突然变得很不方便:阿古力吃不了汉堡,刷不了牙齿,玩不了玩具;一张口,自己的家就着火了;跟人说话或者打喷嚏,都会把对面的人烧着(生气容易伤到身边的人),大家都离他远远的…… 阿古力开始想办法灭火。泡在水里,埋进沙堆,躲进冰箱……都失败了。 又饿又累的阿古力大哭起来。鼻涕、眼泪糊得满脸都是。没想到,阿古力的火就这样浇熄了,他破涕为笑。 原来啊,这就是对付坏脾气的神奇咒语:又哭又笑,大火熄掉。 这本绘本实在是太经典了,被不少教育专家拿来做为经典案例。一些学者用情绪ABC理论来解读这个故事。 A(activating event)激发事件 B(belief)信念 C(consequence)情绪和行为后果 我们产生的消极情绪、行为结果(C),并不是由具体事件(A)导致,直接原因其实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认知和评价(B)。 回到阿古力身上,睡得正香的阿古力被专叮“生气包”的蚊子咬了(A),他觉得糟糕透了(B),起床气就冒起来了,“非常非常生气!” 愤怒情绪带来的后果就是——阿古力变成一只喷火龙了!火力的破坏性惊人,自己的家、邻居、朋友无一幸免(C)。 同样,当A发生时,如果阿古力尝试告诉自己(B),其实只是被该死的蚊子咬了一口,抹点“双飞人”就可以继续睡大觉,后面一系列麻烦都不会发生(C)。 虫子建议,爸妈们在和孩子共读阿古力时,整体方向是让孩子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不用为了一些小事生气,它们总有解决的办法;如果不把事情看得很糟糕,自己的好心情就不会被毁掉,也不会因为坏脾气伤害到身边的人。 家长可以尝试引导孩子回答以下问题: “阿古力为什么这么生气?” “如果你被蚊子咬了,你会像阿古力一样生这么大的气吗?” “如果你被蚊子咬了,你觉得怎样做更聪明?” “如果有一天你像阿古力一样很生气,你该怎么办?” 无论如何,请一定记住:又哭又笑,大火熄掉! 《妈妈,我真的很生气》推荐年龄:3~6岁 当孩子的情绪小火山爆发时,除了煮“生气汤”、或引导孩子积极地看待问题,这个故事里的妈妈提供了其他简单、有效的方法,简直是“会讲故事的家长指南”。 乔希一生气就扔玩具、打弟弟。妈妈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1. 笑脸图: 准备一张纸,上面画5个圆圈。 孩子生气时,如果不扔东西或打人,而是表达“我生气了”或者“我需要帮助”,并说出生气的原因或者所需的帮助,就可以在笑脸图的圆圈内画一个笑脸。 集齐5个笑脸,就能实现孩子的一个小愿望,比如晚餐点个全家桶,或去游乐场玩。 2. 反省箱: 准备一个箱子。 如果孩子扔玩具,或用玩具打人,就没收这件玩具,锁到反省箱里,第二天早上才能拿回玩具。 3. 反省椅: 准备一个椅子。 只要孩子打人,就要坐到反省椅上;建议时间:10分钟。 引导孩子释放愤怒的大体原则是:无论多生气,都不能摔东西、打人,因为那对事情没有一点儿帮助;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语言表达愤怒,还可以寻求爸妈的帮助;要知道,事情总有解决办法的。 《菲菲很生气》推荐年龄:3~6岁 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抢玩具、突然很生气……都是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经历。所以,虫子强烈推荐这本绘本,除了很强的代入感,它还告诉孩子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它不可怕,但要用正确的方式把它发泄出来,比如暂时离开生气时的场所、找一个让自己有安全感的地方——换个环境,心情就不一样了。 因为跟姐姐抢玩具,菲菲生气极了!气鼓鼓的小家伙化身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在莫莉·卞火红、沸腾的画笔下,周围的一切仿佛要被愤怒的岩浆熔化掉。 不过,菲菲有独特的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她的情绪管理能力或许会让很多大人汗颜。 生气的菲菲跑了出去,跑啊跑啊,跑进了深邃的森林里,大自然给了她沉静的力量——“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当愤怒有了宣泄的通道,便慢慢转化为困惑、悲伤,继而变得平静、开阔。最后,不再愤怒的菲菲回到家,家人们温暖地接纳她,不因她表达出自己的愤怒而给她贴“不乖”的标签。 情绪色彩,也是这本绘本的亮点。菲菲前后不同心情所对应的颜色,对小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和亲切感。 从起初大片大片的火红,过渡到跑进树林以后的暗绿、深棕,再到后来,所有色彩开始变得柔和起来,背景愈发清凉惬意,有安全感满满的白色大树,还有恬静的蓝色大海,那种深邃蓝仿佛可以吞噬所有不开心。 《我不想生气》推荐年龄:3~6岁 这是特蕾西·莫洛尼《宝宝的第一套情绪管理丛书》的其中一本,另外3本分别是《我不愿悲伤》、《我好快乐》和《我很善良》。整套书以毛茸茸的小兔子做主角儿。文字非常浅显直白,画面干干净净。 虫子认为,《我不想生气》在想象力和诗意方面略输于《菲菲很生气》(毕竟后者是美国凯迪克银奖作品),但它以更直白的方式,告诉孩子几个消气的好办法,比如: 1. 深呼吸; 2. 安静地待在自己喜欢的地方; 3. 找爸爸妈妈谈心,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生气。 书中直接明了地写道:“生气并没有错,不过,千万别让生气的大火球烫伤到自己哦!” 儿童有100种生气的理由,饿了、累了,被人嘲笑,自己的玩具被人拿走,明明不是自己干的却被大人冤枉…… 咱家娃或许还小,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忽略孩子成长中的情绪表现。 生气并没有错。 爸妈需要做的,就是接纳、理解孩子的感受,并给他们一点儿时间消化自己的情绪。要知道,“大火球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会自己瘪掉。” 更多3~6岁情绪管理绘本 《我好生气》《生气的阿瑟》《生气王子》《爱生气的瓢虫》《杰瑞的冷静太空》《不要和青蛙跳绳》《贝蒂着急了 我想吃香蕉》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包括两方面: 一、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 二、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把坏情绪带给他人。 情绪没有道德意义上的好坏,生气——是天赋人权。 想要孩子学会管理这种负面情绪,那么,当他们愤怒的小火苗冒出时,大人们不应一味地阻止孩子表达情绪,简单粗暴地用“不许发脾气”、“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就把他们打发开了。 虫子推荐的绘本,不光是给孩子看的,也是给爸妈读的。 通过一个个温馨且没有说教意味的故事,我们会更加了解愤怒中娃的内心变化,当哪一天气嘟嘟的“小魔鬼”又逃出来了,咱也能正确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懂得做情绪的主人,才能树立自信、阳光、广阔的人生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