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天衡先生勉励“海上小刀会”

 攒菁堂 2019-05-26

    “从吾所好——2019海上小刀会书法篆刻展”于5月25日上午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韩天衡先生,西泠印社社员,知名篆刻家陈身道先生与一百多位书法篆刻爱好者出席了开幕式,顾工、杨祖柏分别代表韩天衡美术馆与海上小刀会、嘉定区文联发言。韩天衡先生在致辞中,对海上小刀会近年来在篆刻艺术传播与各自独立的探索实践中所作的努力给予勉励与充分肯定。

    韩天衡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今天是个好日子!小刀会展览隆重开幕,我们第三届的高研班(天衡艺校)也是今天开始。小刀会建立三、四年来,就我所知道,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八位拿小刀的朋友,七位是我的老学生。关于他们这个小刀会,刚才我想了一下,有几条可以谈一下。

第一,小刀会的八位成员,有一个很好的理念,他们是“贵在耕耘而不思收获”。他们就是在篆刻的园地里非常认真地耕耘,没有想到我要怎么样,我要有什么名,我要有什么利,当然客观上它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但就他们本人来讲,他们追逐的是艺术而不是名利,我认为这一点很可贵。

第二,小刀会作为一个小的艺术群体,他们好就好在各走各的路。我们现在成立一些团体,展览也没开、活动也没搞,先亮出一个宗旨。而小刀会八位各有灵苗各自探,没有用一个理念把八个人都框住,我认为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艺术在探索之中通过碰撞所产生的结果,不应该是你像我、我像你,而恰恰是需要避同而求异。所以这八位拿小刀的朋友,都有自己的追求与想法,而不是因为八位捏在一起之后,大家被一个理念所统治、所主宰,我感到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第三,任何一位篆刻家,他不论在哪个团体里面,或者从小刀会的角度来讲,或者从现在很有影响的西泠印社来讲,它之所以能够站得住,之所以能够在篆刻艺术中产生影响,绝对不是它与其他有同样的理念与同样的风格表达,恰恰相反,它之所以能在那里能站得住,重要的是两个字——独立。所以小刀会的八位成员,他们表现了多元的风格,都有各自的追求,这一点我也很赞成。小刀会的篆刻家们,他们确实都很认真地为篆刻这门事业,在做着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篆刻家,我想,包括我在内,都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你的作品,你的风格,包括你现在一个什么样的理念,这都是需要我们很好地去深思的。因为一位大篆刻家的产生,他的面貌也好,他的技巧也好,都是来源于他的一个全新的理念。这个理念,既是借鉴了之前所有的大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大家的理念,同时,我们也不是照搬这个理念。照搬这个理念,有他就没有你。所以,我们要在学习、借鉴、运用这些理念的同时,来构筑属于我自己想要追求的、想要达到的这一理念。因为历史上那些篆刻巨匠,他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浅近的,也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这也是我自己最近几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新的理念的确立,才能有新的风格与新的技法出现,才能成为一个篆刻上的巨人。当然有新的理念,而没有新的匹配技巧与风格,那么也可能他出不了一个大的篆刻家,但是大的篆刻家他必须要有一个可以认真总结的一个全新的理念,我想这一点,也是我与在座的八位小刀会成员要共勉的一点。

这是一个非常有质量的展览,希望诸位,特别是高研班的同学,在休息的时候能够认真地去欣赏与学习一下。祝愿展览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根据录音稿整理)

      本次展览是继2019年1月“海上小刀会成立三周年作品观摩展”之后,该会八位成员陈建华、孙佩荣、黄连萍、张铭、杨祖柏、张炜羽、夏宇、李滔最新创作成果的展示。共展出书法、篆刻作品及原石等一百余件,其中八人合作的书印长卷,将现代书法与传统篆刻艺术相结合,朱墨相映,极具视觉冲击力。同期展出的还有当代海派艺术大师陈佩秋先生为海上小刀会所题匾额原作及回顾海上小刀会成长历程的艺术大事记。本次展览再次体现出海上小刀会成员各自鲜明的艺术追求和互相包容与尊重,携手共进的特征,也切合“从吾所好”这一根据自己爱好行事的主题。

       本次展览由上海韩天衡美术馆、海上小刀会主办。展期为一个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