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教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以研究周易八卦,阴阳五行之说而存在。在历史的发展中,其学术成就也越来越成熟。 二:发展 由于近代清朝的皇帝信奉外来佛教,排挤本土道教,久而久之,道教慢慢变成了边缘宗教,分成很多宗派系,而茅山就在其中。 茅山宗,师承上清派,供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为最高神。 因为这一宗系处于江苏省的茅山,所以习惯性把众弟子称为'茅山道士',而此地又是道教的发源地,更是成为修道的上乘之地。 三:主要人物以及信仰 魏华存(公元251年——公元334年)晋代人,为上清派的第一任太师,又称紫虚元尊、南岳夫人、魏夫人等,主要著作为《上清大道经》,后因饥荒时期,乐善好施,救助流民,感动西王母,加上修道的成果,最终位列仙班。相传,魏华存年八十,面若少女。 陶弘景(公元456年——公元536年)字通明,人称'山中宰相',相传在在茅山修道,自建道场,被称为茅山宗的开宗祖师,主要在医学上的著作颇广,将炼丹术推广,南朝齐梁时期,多次被邀出山。后,弘扬上清经法,着手编著了大量道教著作。 茅山道士又信奉三茅真君,分别为茅盈、茅固和茅衷,这三位生活于汉代,并且在那时得道,后修炼于茅山,开创茅山宗,也就是茅山宗的开山鼻祖。 茅盈:生于公元前145年的陕西咸阳,字申叔,十八岁离家在北岳恒山修道,主修《道德经》,有所顿悟,清斋三月,随即在王元道君底下修道,据说三年之后得道。 由于茅盈的道家成就,后被封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应真君,在汉宣帝时期被封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 茅固:字季伟,做官途中听说兄长茅盈已经得道成仙,然后弃官渡江,在句曲山修炼,后来得道,被封为:中茅地仙上真定禄右禁至道冲静得佑妙应真君。 茅衷:字思和,与二哥一样,也在句曲山修炼得道,被封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冲慧神佑神应真君。 四:总结 茅山道士的形象,在近代得到了推广,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特别是在上世纪,由香港演员林正英所扮演的茅山道士更为出众。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可能就只有道教文化传承至今,历久弥新。作为本土宗教,在宣扬人道主义以及抚平扶贫救世的同时,潜心修炼。但是,也有不少把'道'作为盈利的工具,敛财手段更是为人所不齿,利用信徒的诚心,达到自己的目的。 现实中的人,无非分为有神论和无神论,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这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再者说,神论只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我不敢断定是否真的有神或者无神,我只是觉得神论是历史的沉淀,我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就因为这个,我无比骄傲。 阅读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