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为何不肯把宋朝的书卖给高丽?为何苏东坡反对高丽国换购宋典?一千年前的大宋知识产权

 zhouqijin 2019-05-26


苏东坡为何不肯把宋朝的书卖给高丽?一千年前的大宋知识产权

谈艺中国史

18-06-2215:24

在古代,一个国家的强弱并不是单单依靠军事力量来决定的。宋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水平成就了他的地位,宋朝,是世所公认的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宋代的中国文化不单单受到了周边国家尊重和模仿,那些与她远隔万里的欧洲国家也被宋代中国文化的魅力所折服,五百年后的1779年法国,宋慈编纂的《洗冤集录》被翻译出版,欧洲人不得不为那个时代中国人所表现出的理性和智慧所赞叹。

然而,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正当高丽朝贡使节团购买了中国历史和制度相关的书籍,还有《太平圣惠方》(宋代官修医术)准备带回国内时,被苏东坡老先生阻止了。随即苏轼上奏朝廷,希望采取措施禁止相关书籍的对外出口,尽可能避免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无偿外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是古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块丰碑。他性格独特,即随和又高冷,诗词双绝书画两碧,在宋代党争激烈之时因为没有采取站队思维而被排挤打压。许多人把苏轼称为文化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人,在他的一首词里曾这样写道: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正是苏轼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最好写照,但苏东坡老先生阻止文化无偿外流的举动或许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也许历史真的可以造人,甚至可以造神吧!

我认为苏东坡在阻止书籍出口高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就像现在欧美大国所掌握的核心科学技术一样,当时宋代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同样能冠绝群芳,甚至可以让一些国家的文化技术水平迈上一个台阶。那么,高丽人仅仅用购买书本的价格就向国内引进了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这种美事但凡有点爱国心的宋代人都不会答应。第二,当时宋辽在北方区域的关系十分微妙,虽然彼此 和平共处了很长时间,但彼此内心深处还是存在戒备心理的,而高丽当时却采取蛇鼠两端的外交政策,游走于两个大国之间谋取利益。这让宋朝政府也感觉到了不舒服。苏东坡老先生作为北宋政坛的刺头青肯定是要站出来喊两句的。

值得我们玩味的是,除了高丽外,当时的日本也是进口中国文化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毋庸置疑,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中国由于军事动乱,社会变迁使得许多文化科技类书籍散失,而日本却将那些珍贵的以前进口自中国的书籍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例如《黄帝内经太素》等几种医术,到后来反而是中国要花费巨资向日本进口了。

历史上:为何苏东坡反对高丽国换购宋典?

懷仁醫苑 <更多内容 2018-04-09 07:10:39

null

历史上:为何苏东坡反对高丽国换购宋典?

作者:施懷仁

北宋年间的苏轼是家喻戶晓的大文豪。古今中外名人值得后人愐怀关注,那肯定是做了一些,不一定是惊天动地,但也是会直击人心的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后代子孙皆尊称苏东坡。苏老不但是文学、书法、画家,还是一个官运不怎样的"公务员",主要原因他为人率真,偏于保守,和当时想要"经济改革"兼打算推动"富国扶贫工作"的宰相王安石格格不入而自请离开一线京城,到二、三线城市当官。

其实,有些史书把苏轼形容为"反对派",真是冤枉了大文豪。比其他极力反对王安石变革的即得利益者,苏大人算是温和派,他主要是说不要太冒进,改变应是按步就班,水到渠成。可惜,王宰相未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一致的力量,他的团队自是势單力薄,最后亦是半途而废了。

其实,苏大人在地方任职时,广施仁政便民,取得好评。例如他在杭州时,见西湖长期没有琉浚,淤堵过半。没有水当然会影响当地农业生产,于是他捐出皇帝赏赐的黄金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现在仍叫"苏堤"。列位看官,读到这可能会发笑,杭州是二线城市,那来的农业生产?那就请穿越到北宋年间,杭州地区应该是一大片庄稼地再加上一个小小的"CBD"的杭州城镇吧。当然当時,应是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

苏大人这些惠民仁政,当然也是改革发展的另外一些路子。当王安石走下坡,被"列入保守队伍"的他回朝任官时,看到司马光任相,过度打压王安石的人马及尽废新法,就直言皇帝抨击旧党,和王安石当时一边倒的做法不过是一丘之貉,且"实名举报"新上台中的腐败现象。

就是这样一位两边都不讨好,但铁骨铮铮的高级知识分子,北宋皇帝都不懂得量才使用,怎么可能不会遭受灭国之災?

官埸浮沉,还曾被贬到最远的的海南岛,都没有改变苏大文豪的性情,反而因此为我等后代子孙留下许多珍贵又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作品。大概海外游子最喜欢的一句就是《定风坡》中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回到题首,为何苏公极力反对高丽国换购宋典,还差点惹下千古之罪。有这么严重吗?当然,事情是这样的。

宋哲宗元诂八年,高丽国就是现在的朝鲜来朝进贡,带来一本宝书叫《灵樞经》,欲换购宋典历代史及《册府元龟》等,已经是二次召回朝任礼部尚书的苏大人大力反对,主要理由是担心高丽国已是辽国附属,所索求宋典会涉及国家安全。是因苏大人曾在登州等临海地区任职与狡猾高丽人打过交道,发现他们对我山川河道地形尤其"关注",深知高丽人在辽、金、宋奉行利益最大化的政策。

其实看看现在的南韩和北朝,还不是在中、俄、美中如此行事?因此苏公疏陈五害极论不可,且反对朝廷花费公款接待高丽使团。有兴趣的读者可读苏公《论高丽买书利害劄子》及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八十等中的此段细节。

幸好秘书监中有人识货,取巧奏请皇帝把高丽人带来的《灵枢经》刻印留本,才有今天流传的经书。这本书为什么是宝?乃因是中医奠基经典的《黄帝内经》的下九卷汉朝时称《针经》,唐朝王冰重修后叫为《灵枢》。

宋朝曾设立《医书校正局》重修因战乱佚传医典时,发现共十八卷的《黄帝内经》仅有上九卷《素问》残本,而其下九卷《灵枢》已亡失几尽了。如今见得全本,当然不可放过。就此可论,可见当时高丽人已早就探知大宋所需,真是善者不來,來者不善。

中医以针先药后,高手者能针到病缓加上药力调理,对人体伤害最小,实是医中之宝。可惜虽留经典,如今欲常是药先针后,发展不如西医,这是后话。难怪我今人某些"不肖子孙"如打假"梟雄"美式方姓博士欲废之,也不能全怪之,实乃医道中某些"医者"不谙其秘而变成庸医误人之恶果。

但,一国強大,需强军富民,没有健壮体魄,何有强兵之源?几千年来保我民族之脉长存,不被疾病温疫战乱毁灭,中医確具重要地位,故历代帝王均有重修医典之功,如唐代王冰、宋明清代时的"校正医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医部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观苏公一生及他留下文化遗宝,当然仍是功大于过。而且,当年之事亦可能是无心之过,其判断高丽人之行为,欲是入木三分,值得再读一番,是不是温故知新何尝不可?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