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证心悟浅谈

 长孫无忌 2019-05-27

血乃人体无处不在,无处不到,无处不需之物,根据气为阳,血为阴,阴阳互为其根,气血相互为用的理论,治疗血证应遵循"治血必治气〃的原则,以虚实不同而分治,因气为血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妄行,气不谧而血难守,何况气有余便是火,火盛则动络失血,治疗宜先降其气,降气即所以降火,对气有余者,多采用行气,降气之法调治,这是治血必先理气之法,先师谷振声认为:血去无补阴之理,计在存阳,血脱有生血之机,必先补气。然则治血不可泥,而治气必当为要也。血脱必先补气,留得一分气,既留得一分生机。先贤赵献可谓:"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必须急固,无形而能生有形也〃。说明血脱者宜先补气,。所以血证虽有属虚属实之不同,则治气确为治血之要策。

治血四法见解(二)

据唐容川的治血四法和师传经验,则以一止二消三守四养作为要法。一止,是指"止血〃,凡血证,当急于止血为第一要法,否则血去过多,气随血脱,形成血涸气竭,可危及生命,二消,是(消瘀),因血离经,不复故道,遂成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王清任有"瘀化下行不作痨〃之说。故消瘀为治疗血证之第二要法。此法临床较常用,应与它法合用。三守,因血止,瘀消之后,新血未能按规循环,有复萌妄行之可能,故用守络之法。四养,若血去过多,经络脏腑气血空虚,当遵"虚则补之"的原则,故养血为治疗血证第四要法。辨虚实、

灵活斟酌消补(三)

据先师谷振声先生的教诲,结合自己多年临床,我对治则分为四类,1,先消后补:此法较常用,经隧脏腑之中,瘀血踞留不去,轻则妄走而外谧,重则酿热以成痨故消瘀为先,俟瘀化新生,后投补养之品,其效恰到。

(2)先补后消,适用于气血两虚之血证,因气虚不能摄血而失血,血虚无以养气而气怯,如不先扶正而后消瘀,不但瘀血不能祛除,气血也不能充盈,其血因消而亡,有犯"虚虚"之诫。

(3),消补并进,适用于正虚而瘀滞的血证,衃瘀不消,必致成痨,正气不补,必入损途,际此虚实相兼,必以消补并进,以达补正无碍瘀,消瘀无伤正。

(4),气血双补,证属气血亏虚之象,非气血双补,无以救其不足之阴,而复其衰微之阳,故气血双补,为治疗失血虚弱必需之法,但气血之虚,必有偏胜,当分别其孰轻孰重,据症而图治。 

治气血调脾胃为要(四)

气血之来源皆由脾胃以化生,(灵枢.决气编),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血虽生于心,必得饮食精微,由脾之输运,上奉于心,心得之变赤而为血,并且脾气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赤必重视调治脾胃。

见血休治血(五)

人之气血,为生命之根本,唐容川氏把止血列入第一法中,深得治血要领,但明人盛启东又有"见血体治血"的戒告,由于疾病的不同,治法也就千变万化,如气虚无以摄血,血失循行之道,涣散而外溢,若不急于补气摄血,专从止血着手,恐血为止而气已先溃,此为见血休治血之痛戒。 十纲辩证未尝不可(六)

在临床中,古来以八纲辩证为宗旨,鄙人认为既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无血无以生,血无气无以化,在临床中的重要位置,如在八纲的基础上再添气血辩证为十纲辩证也许更完美。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见解。

万病皆因堵,万治皆用通(七)

我贯来以此为名言,来指导临床,其实亦总结了我半生的个人经验这里不再多述。

活血祛瘀之我见(八)

综上所述,祛瘀生新,活血通堵,在临床中有着重要位置,不但对新旧老伤,中风半身不遂,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失眠,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咽炎,颈肩腰腿痛,各种风湿关节痛,及妇科的慢性盆腔炎,痛经,卵巢病亦未尝不可,总之活血祛瘀在临床应用广泛,这里不再枚枚细举,学识之限,加之年老眼花,定有许多未详之处,望同仁们勿见笑,多斧正

四谈食醋的药用

食醋的药用,我已先后作了“三谈”,由于食醋在临床应用中是一种辅佐药,有时也是主用药,应用范很广,故现作“四谈”如下。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篇》的枯蒌薤白白酒汤,为治胸痹正治方,其方中的白酒一味,有说是“甜白酒”“烧酒”或黄酒的,各家注释纷纷,莫衷一是。其实“白酒”是米醋,因米醋有消肿、止痛、解毒作用。我诊多例胸痹,每以本方煎汤后,加入米醋二匙,效速而好。《携李医话》也认为“若从胸痹症之机理来看,证属上焦阳微,下焦阴盛,米醋具有酸敛温行之作用,可敛下焦之阴而温行其上焦之阴,与病机亦甚合拍。故肯定本方中的白酒,“确系目前之米醋无疑”。米醋功在收敛。《女科要旨》有“地榆苦酒煎”,用地榆一两,醋煎,露一宿,次早温服,“止血崩”效果很好。《医学入门》也用地榆三两剉,醋一升,煮十余沸,分二日空腹温服,治带下五色并“黄瘦虚竭。”《普济才》用土朱未(代赭石)米醋调服,治“哮呷”(即痰多哮喘)可坠痰平喘。《济生方》又载有《南星膏》,治痰瘤结核,大者如拳,或软或硬,不痛不痒,先在患处针刺,不宜过深,然后用天南星为未,醋调匀外敷,有痒感则频贴取效。《范汪方》也用天南星磨细醋调敷,诊寒凝气滞导致不同部位形成坚硬如石,形如桃李或鸡卵,皮色如常,由小渐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的“石疽”(痰核结毒)。《医方大成》用蝉蜕,僵蚕等分为末,醋调涂四围,“侯根出,拔出,再涂”治疔疮不破。《医鉴》治疗腮腺炎,取野菊花加醋捣烂外敷腮腺肿胀部位,都有良好效果。《杭州市中医验方集锦》用蒲黄炭,百草霜各等分、研粉,醋调敷刀伤出血,据载效果很好。据报道用“鲜土大黄根三两洗净捣烂,加食醋一斤,浸泡一周后取汁涂敷患处,每日二至三次,治疗体癣、股癣共56例。一般二周均获痊愈,(见《江苏医药》1977年10期)。另用醋一斤,露蜂房二两,煎至半量,用棉花蘸药汁涂患处,治脚癣。也有用。醋适量冲洗阴道,治疗阴道滴虫(《赤脚医生杂志》1977年10期)。这都是取醋散结消肿,杀菌收敛的作用。近代名医张锡纯氏诊肢体受寒疼痛,用”坎离沙“热烫”颇有效验。其制法将铁屑煅红,既以醋喷灭之,晾干收藏,用时复以醋拌温,既能生热,其作用“不惟可以驱逐凝寒,更可流通血脉。”以达到祛瘀止痛。《本草纲目》还载“元月元日采马齿苋晒干,用盐醋伴食,可治疫气,所谓“疫气”包括口吐下泻的急性肠炎,是否与预防菌痢,嗜盐菌感染及食物中毒的发生,起同样作用,有待验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