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血津液病证-血证(三)

 ll无为 2021-12-08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 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血证的范围相当广泛,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病证,均属本证的范围。本节讨论内科常见的鼻衄、齿衄、咳血、吐血、 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证。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多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图片

【治法方药】

火热熏灼,损伤脉络,是血证最常见的病因病机。气为血帅,气能 统血,气血休戚相关,治疗血证不能不治气。血证病位不离血,《血证 论·吐血》说:“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血证必须治血。因此治 火、治气、治血是血证治疗三大原则。此外,还应注意各种血证的具体 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辨证论治。

图片

【临证要点】

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而临床又极为常见的一类病证。既可以 单独出现,又常伴见于其他病证的过程中。中医学对血证具有系统而有 特色的理论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图片

【名医经验】

 现代医家对血证论治总以治火、治气、治血为总则。熊继柏教授辨治血证经验有四:一是对血证辨证,一辨虚实,二辨部位;二是出血严重者,应急速止血,止血之要为降火;三是凡用于止 血的药物必须炒炭炮制;四是提出了常用的几味特效止血药:上部出血(衄血、咳血、吐血)可用白茅根、茜草炭、藕节炭,酌加大黄;下部出血可用地榆炭、侧柏叶炭、蒲黄炭等。周仲瑛教授论治血证的原则有三:一为治血,血出量多者,用收涩止血法;血热妄行者,当予凉血止血法;离经之血瘀滞体内,宜祛瘀止血法;血虚络空,血不能藏者,需用养血止血法。二为治火,实火当用清热泻火法;虚火予滋阴降火法。三为治气,气实者当用清气法、降气法;气虚者需用补气法、温气法。因出血总以血热妄行为多,血热由于火盛,火降血自宁静,血凉则自能归经,故其基本大法应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主。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百度网络,文字内容部分来源于“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我是搬运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