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技击与养生,存在两种不同的拳架吗?

 向玄先生之问道 2019-05-27

太极拳的技击与养生,存在两种不同的拳架吗?

李新方

“技击的架子不能养生,养生的架子不能技击”,这是一位武术名人在他的专著中留下的名言,不仅许多普通的习练者受到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而且其他许多名人也接受了,太极拳存在“技击架”、“养生架”两种不同拳架,似乎成为“共识”,如果习练者自己定位在养生(健身)上,也就没必要探讨拳理拳法了。因此,很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中国传统武术,不仅是太极拳,许多优秀拳种都是技击与养生并重,但大多是技击与养生要分开练的,如易筋经、八段锦、十二段锦等功法,健身效果就都很好,所以在许多拳派中普遍流行。《全图易筋经-序》云:“易筋云者,导引吐纳,熊经鸱顾,引接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能令筋力易换,转衰为壮,转弱为强,使引年益寿也”。然而基本功、拳械套路、内功修炼和养生功法太多,太复杂,难学难练,又各是各的,不能相互取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特别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大多数人是业馀习练者,就是职业拳师也要忙于许多其他事务,更不可能像古人有那么多的充足时间专心习武。

太极拳的高妙之处,就在于把极其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执简驭繁,“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王宗岳《太极拳论》),用太极这个绝对真理,把技击、养生的一切最有效的练法统一在一套拳架之中,只要练对了就什么都有了,而达到了豁然贯通,修道也同时成功了,故能“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王宗岳《十三势歌》)。

所以然者,以有限的生命对极有限的学习内容,当然容易。而这个有,是一个“至有”,至有之谓无,无就是无限。也就是说,拳架只是一种形式,越高级的拳架越简单,这种极简单的形式人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而其中却包含着无限的内容。

这种极有限的形式,所包含着的无限内容是什么?在哪里?练太极拳,练的就是“太极”这个内在的东西,太极不在别处,就在王武李论之中,“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经-伐柯》)。王武李论揭示了太极拳的科学原理和法则,而符合王武李论的拳架,则是实现太极拳科学原理和法则,使自己成为太极高手的工艺流程。这种最简单而又最高级的拳架,用于技击则英雄所向无敌,用于养生则益寿延年不老春,用于修道则渐至从心所欲,“此业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贾谊《治安策》)。

相反,把太极拳分为技击架和养生架,则把本来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试想,如果技击的架子不符合养生的原理和法则,没等功夫上身就先把身体练坏了,甚至夭折了,还谈什么技击?就算练上一点功夫,与人较技偶然获胜,也是侥倖,决非上乘,更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更为严重的是,以健身为目的的习练者,一听说有两种不同的拳架,就认为“反正是为了健身,随便跟着别人比划比划就行了,干什么还要读经典,从明师”?还有更容易的方法,就是看视频学。这当然也有一定的健康作用,但学了多年还是不可能得到太极这个内在的东西,健身的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很不错,事实上是把表演架当成了养生架,许多人一套架子还没比划出个样子,又学另一套,几年下来,学了十几套、二十几套,以为谁会的多谁就功夫高,紧接着又以为谁的动作好看谁就功夫高,这就严重了,原来身体没病的也练出病来,特别是有些教练、运动员原来身体很好,练了几年后身体素质没见有多少提高,却把膝关节练坏了。因此,太极拳只有太极架,而没有什么技击架、养生架、表演架,这些都不是太极架,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练对了什么都有了,练错了什么都不是。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