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 又被称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源于克鲁格曼在1999年初发表的一篇讨论亚洲金融危机的文章中,也谈到“蒙代尔三角”的问题,他称之为“The eternal triangle”(永恒的三角形);国内学者易纲总结为“蒙代尔一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并且提出X+Y+M=2定理。简单而言,所谓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就是说:一个经济体,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的稳定,三者之间只能取其二。 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意味着这个经济体内其央行是可以随便决定释放货币,还是要收回流动性,这对一个国家的主权来说是很重要的。 资本的自由流动,就更好理解了,意思就是 外国资本可以随便进入这个经济体内投资或者随便随时撤资。 汇率的稳定则意味着货币汇率相对稳定,它可能是固定汇率制度,也可能是联系汇率制度,如挂钩美元汇率制度。 下面通过两个例子跟大家描述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理论的可参考性。 香港联系汇率制 香港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正因为如此,资本的自由流动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香港必不可缺的,此外贸易当中汇率的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才能营造稳定的商业氛围。这意味着什么呢?既是要求资本流动,又要汇率稳定的话,那你就要丧失个国家的货币自主权,事实上就是联系汇率制度。这就是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近期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后,次日香港金管局马上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了。不然资本就有可能会从香港大幅流出。 瑞士央行放弃欧元兑瑞郎1.20下限 首先要重温一下当时欧元兑瑞郎的走势图,当日跌幅超过24%,在外汇市场中出现此种走势可谓是百年难得一见,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投机者爆仓,甚至很多外汇零售经纪商也宣布破产,因此2015年1月15日也被外汇市场人士戏称为“外汇市场的黑色星期一”。 其次,通过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理论的研究,似乎瑞士央行此举又是不可避免的,换句话而言,放弃汇率下限其实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回到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上: 瑞士作为一个传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自由流动本来就是无可厚非,或者是天生的属性,因此三者中,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必须的。其次作为老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样显得尤为的重要,意味着瑞士央行不可能将独立主权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权拱手让人。最后,很显然,三者之中,瑞士这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须选择的是资本自由的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制(稳定的汇率)是注定不可能持久的。 但是瑞士央行却采用挂钩欧元的方式来稳定汇率,并且以1瑞士法郎汇兑1.20欧元的固定方式锚定,这好比我们之前所说的联系汇率制。我们知道一个发达的资本国家不可能资本管制,它的货币自主权又不能拱手让人,但事实上又实施了意义上的联系汇率,所以通过蒙代尔一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我们需要牢记这三角之一始终都需要崩塌,显然汇率的一侧更为常见。 小结 希望大家通过上述两个汇率上的例子,反思出更多贴近我们生活的相关例子,并从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更好的规避风险或者转移风险,让我们学习到的外汇知识能够学以致用,让生活更加美好。 加入交流学习群以及高级班学习咨询请扫描: 基础班学习咨询及其它问题请扫描: 更多外汇交易资讯可订阅“公众号”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