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创造音乐的目的的问题 【原文】故古之为金石管弦者,所以宣乐也;兵革斧钺者,所以饰怒也;觞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衰1绖2菅3屦4,辟踊哭泣,所以谕哀也。此皆有充于内,而成像于外。及至乱主,取民则不裁其力,求于下则不量其积,男女不得事耕织之业以供上之求,力勤财匮,君臣相疾也。故民至于焦唇沸肝,有今无储,而乃始撞大钟,击鸣鼓,吹竿笙,弹琴瑟,是犹贯甲胃而入宗庙,被罗纨而从军旅,失乐之所由生矣。 【译文】所以,古代制造铜钟、石磬、箫琴,是用来宣泄快乐之情的;制造兵器、铠甲、斧钺,是用来表示愤怒的;制定祭祀、应酬礼节,是用来传递互相友善、喜悦的;而穿丧服系麻绳着草鞋、捶胸顿足号啕痛哭,是为了表述哀悼之情的。这些喜怒哀乐之情,都是发自内心世界,又以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到了乱世昏主,搜刮民脂民膏时不顾百姓的承受力,聚敛财富时不看百姓的家底积蓄,民众从事的男耕女织根本无法供给上面君王的奢求,这样导致民力疲乏,财源枯竭,君臣互相怨恨。因此人民是被弄得唇焦舌燥、心急火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下却去撞击大钟、擂击响鼓、吹奏竽笙、弹拨琴瑟,就好像是披戴盔甲进入宗庙祭祀神灵、穿着细软华丽的锦衣出征打仗一样,完全失去了原本制定音乐的目的了。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创造音乐的目的的问题,人民是被弄得唇焦舌燥、心急火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下却去撞击大钟、擂击响鼓、吹奏竽笙、弹拨琴瑟,就好像是披戴盔甲进入宗庙祭祀神灵、穿着细软华丽的锦衣出征打仗一样,完全失去了原本制定音乐的目的了。 —————————————————— 【注释】1.衰:(cui催)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周礼·天官·内司服》:“共丧衰亦如之。”《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粗衰,斩,苴绖带,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緻,梁弘御戎,莱驹为右。”《荀子·礼论》:“无衰麻之服。” 2.绖:(dié谍)旧时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或头上。古代用麻做的丧带,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也专指腰带。《周礼·司服》:“弁绖服。”《管子·小问》:“夫渊然清静者,缞絰之色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绖。”《墨子·节葬下》:“曰哭泣不秩声翁,缞绖垂涕。”《荀子·礼论》:“卑絻、黼黻、文织,资粗、衰绖、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仪礼·丧服》:“苴绖。”《说文》:“绖,丧乎带也。”这里用为古代丧服上的麻带子之意。 3.菅:(jian尖)菅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花绿色,结颖果,褐色。《诗·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左传·成公九年》:“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荀子·礼论》:“卑絻、黼黻、文织,资粗、衰绖、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荀子·哀公》:“斩衰、菅屦、杖而啜粥者。”这里统称为茅草之意。 4.屦:(ju巨)《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周礼·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管子·轻重甲》:“北郭者,尽屦缕之甿也。”《左传·僖公四年》:“共其资粮屝屦。”《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荀子·正论》:“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韩非子·难二》:“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说文》:“屦,履也。”段玉裁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这里用指为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