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颈病例分析:腮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昵称74274318 2021-03-18

中国医学影像论坛头颈群

读片病例1

读片病例2

读片病例1

病理结果

读片病例2

手术记录及病理结果

一、概述

又称为Warthin瘤、腺淋巴瘤;腮腺第二位常见的涎腺肿瘤,几乎全部发生于腮腺和腮腺淋巴结内,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20%,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

腮腺腺淋巴瘤的组织发生,多数学者赞同淋巴结内迷走涎腺组织异常增殖学说(胚胎发育时期,腮腺和腮腺内的淋巴组织同时发育,淋巴结内只是聚集成团的细胞,尚未形成淋巴结被膜,因此腺体组织可迷走到淋巴组织中,当淋巴结被膜形成后,腺体组织被包裹在淋巴结中,迷走涎腺组织的导管上皮增殖,发生瘤变,即为腮腺腺淋巴瘤)。

二、病理

肉眼观察,腺淋巴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包膜韧而较薄,切面多为实性,灰白色,质地均匀;部分可见乳头状囊腔,内含黏液样或乳汁样物质。镜下见腺淋巴瘤主要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上皮样组织可形成不规则大腺管和腺囊,并呈乳头状突入管腔内;淋巴组织为肿瘤间质的组成部分之一。许多淋巴细胞密集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或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肿瘤被膜内外及淋巴间质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较多的小静脉,血管较丰富。

三、临床表现

1.中老年男性多见(50岁以上)。

2.多有吸烟史(吸烟与腺淋巴瘤关系密切,有学者推测吸烟时产生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口腔或口腔黏膜后,通过淋巴引流到达或通过腮腺导管开口到达腮腺淋巴结中的迷走涎腺组织,经过长期作用导致腺体及淋巴样组织增生而化生瘤变)。

3.有消长史(由于腺淋巴瘤中淋巴与涎腺组织同时并存,其中的淋巴组织可继发炎症)。

4.无痛而活动的软组织肿块,疼痛及面部麻木者少见。

四、影像特点

1.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多认为与腮腺浅叶后下方淋巴组织丰富有关);可跨深浅叶。

2.肿块边界清楚多见,有包膜(T1/T2为低信号),边界不清少见(合并感染,病理示肿块及其周围有炎性细胞)。

3.单发多见,可单侧单发,可双侧单发;可多发,单侧多发或双侧多发,多发是其特点之一。

4.可呈囊性、囊实性、实性,囊实性多见,肿块密度/信号不均匀多见,信号不均者在T1W I/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主要与囊内容物成分有关);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实性区明显强化多见,囊性区不强化;大多数腺淋巴瘤基本上是B型曲线(快速强化、快速廓清,速升速降型)(腺淋巴瘤内淋巴样间质丰富,被膜内外及淋巴间质中血管丰富,增强扫描动脉期大量对比剂进入肿瘤内,因此动脉期明显强化,而实质期对比剂已从肿瘤中退出而呈密度减低,故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5.贴边血管征:病变周围有增粗的血管相贴并形成切迹(增粗的下颌后静脉,形成切迹说明病变偏软)。

6.病灶有纵向生长的特点,肿瘤长轴多平行于下颌骨的升支。

7.肿块周围或上颈部可以有增大淋巴结(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8.腺淋巴瘤DWI呈高信号,ADC值低,是由于腺淋巴瘤由上皮细胞、滤泡样淋巴组织及蛋白囊腔组成,细胞密度、核质比均较高,水分子扩散受限。

感谢黎艳老师(河源市人民医院)提供病例!


感谢陈宜春老师(四川华西医院龙泉医院)主持病例讨论!

编辑:杨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