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钗看见宝玉五色蝴蝶鸾绦上系着的通灵玉时,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这玉,究竟未曾细细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 此句下脂砚斋有一批: 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 这是作者在比较大清前期和乾隆时代曹氏的处境和心情。 “猿啼虎啸”,正是大清初创时期,曹氏先祖也在创业,十分艰辛。 十多年后,“脂砚斋十”又写下一条眉批: 余代答曰:遂心如意。 进入乾隆时代,曹雪芹虽然被革职抄家,但终于断绝了与大清的关系,所以曹雪芹回答:“遂心如意”。 《梦觉本》改为: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清埂峰下何如? “清埂峰”,突出了一个“清”字。 接着,作者借后人名义写了一首诗专咏通灵玉: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解读: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句下有一批: 二语可入道,故前引庄叟秘诀。 “庄叟秘诀”是什么?就是庄周入梦,变为蝴蝶,庄周——蝴蝶,产生物化。 这里指:曹雪芹——通灵玉产生物化,“亲就臭皮囊”,通灵玉装着个“臭皮囊”——曹雪芹。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脂砚斋批道: 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的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 这里突出一句:“又夹入宝钗”,暗示“金”,是专指宝钗而言,宝钗隐寓乾隆,“运败金无彩”是说乾隆时代运势衰败;“时乖玉不光”,是曹雪芹自指,因时“玉”已经失去了光彩。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脂砚斋批道: 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为什么说是“极贴切语”呢? “白骨如山”是一个时间概念,意为:数百年后,那些“公子与红妆”,也不过是像山一样多的“白骨”中的几具白骨而已。 有人认为:“白骨如山”是表达大清屠杀汉人景象,是彰显清王朝的罪恶,这里不是的。解读“白骨如山”,不能单独拿出来,要联系上下文。 诗的含义是:当白骨堆集的如“山”一样忘掉姓氏时,爱新觉罗家族随着时间推移,当年的“公子红妆”也一样在“白骨如山”之中。 一切都会完结,包括大清。 ![]() 宝钗看正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看到莺儿丫在那里,笑着说莺儿:“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到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要“赏鉴赏鉴”宝钗的金锁,只见“金锁”上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宝玉念了两遍,又将自己的也念了两遍,笑着说:“姐姐这八个字到真与我的是一对儿。” 这时,莺儿又说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宝钗急忙打断了莺儿的话。 “通灵玉”与“金锁”上的话有自有机轴? ![]() “通灵玉”上的“莫失莫忘”四字,“金锁”上的“不离不弃”四字。这八个字均是暗示乾隆:不要忘记一个人一一曹雪芹。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期待而已。 “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是在提醒乾隆:倘能如此,也许会“仙寿恒昌”,“芳龄永继”, 江山永祚。 这是一句“谶言”,但事实上,乾隆对曹雪芹没再理会。 《红楼梦》中,宝玉也抱着一种只要木石姻缘,不要金玉姻缘的态度,两相回避,结局可想而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