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大佬,一首七言律诗谁与争锋?英雄主义的悲壮感

 江山携手 2019-05-27

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特有的语言文化,比如西方的歌舞剧,日本的艺伎文化,而中国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遗留下来并仍然魅力无穷的语言文化,就是古诗,而在众多诗歌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唐诗。

唐诗其实在诗歌题材中算是异军突起,在唐代,可以算是当时的“新文学”,唐诗不像之前的朝代,唐诗更多的是注重平仄,注重韵律,是大唐的文化典范和文化标志,但过于推崇格式,也产生了许多僵硬的模仿。

但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唐诗的形式也越来越生动,诗歌所具有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读起来可以给人一种“上瘾”的口腔快感。

唐代的诗歌大体分为绝句和律诗,也就是我们中小学期间最长接触的诗歌类型,这类诗歌放在现代,就有点像歌曲的歌词一样,是十分注重韵律的,如果歌词没有了韵律,唱起来就十分的生涩,唐代诗歌也亦然。

判断一个唐代诗人是否优秀,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是否能写好七言律诗,而我们所熟知的诗人们,大多都是七言高手中的高手,但是在他们之前,还有个相当厉害的人物,关于这个人的诗,我们也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诗圣杜甫。

杜甫的诗,不管是早期作品,还是中晚期作品,都具有非常多的可读性,其中许多诗歌都让不少著名诗人感到自愧不如,我们就来说说其中最为出名的一首诗,被誉为七言诗之首的《登高》。

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的巅峰之作,几乎所有的现代文学学者,都认为这首诗是杜甫水平最高的代表作,这首诗相比我们大多数人,都从书本中学到过,不少人甚至还能记得其中一两句诗句。

这首诗在开头是比较悲壮的,描写的是诗人在登时所看到的壮美景色,后四句就是诗人对所看到的景色,以及自己的遭遇的无线感慨,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壮感,用西方歌剧的评价来说,就是有一种个人英雄感,显得十分的磅礴豪迈。

最后的几句写出自己对于现世状况的感受,对自己疮痍的国家,以及自己无法完成的志向的感慨,展现出家破人亡的末世荒凉感,心系国家但无处发挥的无奈。

这首诗是诗人在人生最为困难的时期所作,所以登高以排泄心中的悲愤,这才出现了现在的千古七言之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