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书法名家艺术欣赏

 ***壁虎漫步*** 2019-05-27


到汉末三国时期,隶书逐渐向两个方向发展,一路演变为楷书,另一路演变为草书(章草)。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到南北朝时的北魏和隋、唐两朝,楷书达到高峰时期。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阳询(欧体)、虞世南(虞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赵孟頫(赵体)等。 -


东晋,王羲之,黄庭经。传说王羲之善于从鹅的神态中琢磨书法的奥妙,因而爱鹅成癖。山阴有一道士,请王羲之书写《黄庭经》,送给王羲之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报酬。故《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 -

 -


东晋,王献之《洛神赋》。体势秀逸,虚和简静,灵秀流美,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 -

 -


北魏,张猛龙碑,是南北朝时期魏碑中最有代表性的碑刻。 -

 -


 - -


北魏,孙秋生造像记,犀利刚劲,宽博朴厚。 -

 -


隋,龙藏寺碑。字形结构朴拙,用笔沉挚,高穆典雅。 -

 -


唐,欧阳询,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

 -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洵76岁时书。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 -

 -


唐,褚遂良,孟法师碑。用笔轻重虚实、起伏顿挫均富于变化,结体疏密相间,顾盼照应,章法缜密而气势流动。 -

 -


唐,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字体清秀端庄,宽博古质,是标准的初唐楷书。 -

 -


唐,颜真卿,臧怀恪碑。颜真卿的书法苍劲严谨,沉稳厚重。和颜真卿其它作品比较,此碑骨骼略瘦,结体疏缓。 -

 -


唐,柳公权,神策军碑。为柳公权68岁时所书。其笔法与结构精炼而凝重,运笔方圆兼施,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颜筋柳骨”略见一斑。 -

 -


唐,徐浩,不空和尚碑。徐浩七十九岁时写此碑。结法老劲,圆熟端庄。 -

 -


元,赵孟頫,妙严寺记。赵孟頫的楷书不象唐楷那样骨势挺拔,而是流利畅达,平顺简易,骨肉腴润,雍容华贵。 -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而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以前一直以为先有行书而后有草书)。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有隶书的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章草代表作有三国时期皇象的《急就章》。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此帖对后世影响甚大,是历代学习章草的范本。
     

三国,皇象,急就章。
     
    
     

到了东汉末期,伴随着楷书和行书的发展,草书笔势流畅,不拘于章法,逐渐演变为今草。东汉末期的张芝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书体的演变没有截然的划分,也有今草始于东晋王羲之、王洽的说法
 

东晋,王羲之,初月帖。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形成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面貌。这种情况同当时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风气有关。唐代以后追求精整规范,这样的字就很难出现了。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济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                
         


王羲之,得示帖。    释文: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     
        

王羲之,    频有哀祸帖。     
        

王羲之,行穰帖。释文: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     
     

    王献之,中秋帖。被称为“一笔书”之祖。畅快淋漓的笔法叹为观止。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    与《鸭头丸帖》一样,是有关中药的尺牍。     
         

    王献之,        鸭头丸帖。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用笔开拓跌宕,情驰神纵,流美清秀,无一点尘俗之气。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狂草笔势狂放,体势连绵,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代表作有张旭的《肚痛帖》和怀素《自叙帖》等。 
唐,张旭,肚痛帖。似是张旭肚痛时自诊的一纸医案。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彩飘逸。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唐,怀素,苦笋帖。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释文: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 
        行书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不仅伸缩性大,而且变体也多,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写得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释文(部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欣。。。。。。 
      

王羲之,何如帖,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王羲之,丧乱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痛苦不安的情绪,因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王羲之,二谢帖。自然洒脱,纵笔迅疾,恰如惊猿脱兔;驭笔徐缓,又如虎踞龙盘。抑扬顿挫,极有节奏感。释文: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邵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王羲之,孔侍中帖。释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东晋,王献之,东山松帖,是王献之写的一封关于植树的信札。此帖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释文: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八百叙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给勿更须报。 
        

东晋,王珣,伯远帖。王珣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释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逰始獲此出     
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唐,颜真卿《祭侄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为抗击叛军,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颜真卿满含悲愤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颜真卿,刘使中帖。从帖的内容看,讲的是讨伐安禄山叛乱取得了胜利,颜真卿闻讯感到十分欣慰。当时颜真卿大约六十八岁。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用笔飞动圆活,富于虚实变化。 
      

北宋,米芾,蜀素帖,是写在蜀素上的书法作品。“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米芾才胆过人,受人之邀,一口气在蜀素上写了自作的八首詩。 
        

元,赵孟頫,闲居赋。笔意安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 
      秦和秦以前的中国文字,主要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等,从书体上统称为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统一文字。丞相李斯等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出较为规范简便的小篆,作为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但是由于篆书笔画圆转而环迭,难以书写,所以在日常书写中实用性不强。 

先秦钟鼎文,大篆。 
        

秦诏版文,小篆: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隶书的雏形。秦代民间已经流传隶书。秦后期上邽人程邈在狱中对民间流行的隶书笔法加以整理,将小篆的线条化圆为方,结构削繁就简地变成了隶书,并进献给秦始皇。秦始皇认为隶书比小篆更为简便实用,所以秦始皇同意官方在继续使用小篆的同时也采用隶书,并起用程邈为御史。 由于秦时奏事繁多,“隶人”(掌管文书的小管吏)大多喜欢用这种简便易写的字体,所以后来称之为隶书。到西汉时隶书逐渐发展成熟,东汉是隶书鼎盛时期,涌现出大量蚕头燕尾、笔致优美的隶书碑刻。 

三老忌日碑,字体介于篆隶之间,结体宽舒不拘,书风古厚朴茂。 
        

石门颂碑,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 
        

礼器碑,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笔画圆劲如截钢丝,气势雄浑,别具一格。 
        

尹宙碑,笔法圆健,与楷相近。 
        

曹全碑,结字匀整,秀润典丽;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 
        
        

张迁碑,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 
        

碑刻隶书因所用的场合比较庄重,故而端凝典雅,具有钟鼓肃穆的庙堂气息;而墨迹隶书多用于记事或民间交往,故而逸笔草草,饶有一种随手而成的自在意趣。 

西汉武威王杖诏令册,其字形方正整饬,结体宽博,有官方文书矜持的风度。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
把时间交给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