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孔庙:唐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崇宁二年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使文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 明成化十一年[重修西安府学文庙记]云:[扩其旧址,首建大成殿七间,崇四丈有五、深五丈,袤九丈有二。两庑各三十间,崇深视殿半之,袤且数倍。次作戟门,又次棂星门,又次文昌祠,七贤祠、神厨、斋宿房、泮池……。]加之明万历二十年增建的"太和元气坊"及清代构建的七座碑亭,构成今日西安孔庙的建筑格局.其中孔庙最主要的建筑大成殿,于1959年毁于雷火。贯穿于中轴线上的孔庙其它建筑如两庑、戟门、棂星门、泮水桥、太和元气坊、碑亭等建筑至今还保存完好。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原为保存唐开元年间镌刻的[十三经]和[石台孝经]而建,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代始称"碑林"。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该馆是在西安孔庙旧址上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书法四部分组成,设七个陈列室、六条游廊和一个碑亭,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西安碑林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峄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周易]文句,相传是大书法家蔡邕以隶书书写,方挺严整,为汉隶之典范。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在唐代书法艺苑中,名家辈出,时有杰作,犹如璀璨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创一体.欧阳通、徐浩、史维则、怀素等的书法作品赫然肃立.除了书法,在北魏、唐、宋等碑志上,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图案花纹。如唐刻《大智禅师碑》的两侧,以线刻和减地两种手法并用的图案作为装饰,将蔓草、凤凰和人物穿插布置,使人感到繁丽、活泼、美妙而有生气.北魏的[元晕墓志]四侧,分别刻着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空隙中满填流动的云彩,呈现出飘逸的奇特意境.石雕作品,陪衬着书法艺术,使碑林更加瑰丽无比. 西市大唐风雅颂 安定飘逸好书风 碑刻笔墨意无穷 林立石刻酣畅涌 [全文完] 黄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