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好的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木香草堂 2019-05-28

当今社会把教育问题归结为学校,其实更重要的应当是家庭教育,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只有搞好家庭教育,才能培育出一代一代的优秀人才,从而打牢家庭规则的底座。

教育孩子,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全家人的义务。尤其是现代家庭,往往是2 2 2 1的模式,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共同抚养和教育一个孩子。不过,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就一定会优秀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童年的底色是一生的基本色。童年底子打得不好,后天再修改极其困难。

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应当并重,完全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是不可取的。当今社会很多大学毕业生偏重于知识而在为人处世上是短板,已经暴露出现代家庭教育的严峻情势。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观念十分混乱:主张“自然成长”,力主“复古教育”,推崇“西式教育”,强调“管制教育”,各自都有道理,但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孩子出了问题,家庭的维系纽带也就随之出问题,势必影响婚姻和情感。许多夫妻并没有财产和婚外情的问题,但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无法统一,最终闹得不可收拾。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孩子,在祖辈四人、父母二人各自为战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是无法适应每个人的要求的。特别是一些双职工家庭,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带孩子,那么大部分时间孩子都跟老人在一起。孩童的成长实际上是一种模拟训练,祖辈、父辈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就拿我自己带五年孩子的情况来说,体会极深。在我居住的小区,有的爷爷奶奶当面叫孙子或孙女不要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但背地里却指使小朋友以打骂的形式占上风。

有一次在电梯间,碰到一位老太太郑重地教育孙子:“谁敢抢你的玩具,你就上去狠狠揍他!但是,你不要说是奶奶让你这么干的。”这件小事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从爱护小孩子的角度看,老太太生怕孙子吃亏,所以面授机宜。但是她也明明知道这是不对的,所以要求孙子不要把她端出来。然而,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教育方式,易给孩子造成心理矛盾,对形成健全的人格不利。

我的一位战友是位发明家,有的成果还成功申报国家专利。她的女儿在上小学时成绩一般,极不自信,他就把自己的发明拿出来,称是女儿在家里独立完成的。学校马上把这个女孩当成典型,成为区里的“科技小明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得奖。然而当这位女孩上了高中后,成绩平平,只考了个普通大学,后来因再也“发明”不出东西而再度自卑,怨恨父亲“不能再发明”。

上述两则小故事看似完全不相干,实际上目标一致:都是想让孩子自信、自强。然而这种教育方式,揠苗助长,后果极坏。一个孩子的成长,必须经历他(她)所该经历的,其中也包括挫折。小孩子争夺玩具也好,进行科学发明也罢,都必须亲自完成,家长和老师应起的作用是积极引导和协助,不能强加意志,更不是越俎代庖。

对于老人带小孩的问题,普遍认为是不利的。不过有的夫妻实在没有时间陪孩子,也只能请老人带。我曾遇到一位安徽来京的退休女干部,她就处理得非常好。她的女婿要到外地出差,女儿工作也很繁忙,而她自己又要回单位办事。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劝她把外孙女带回安徽,办完事再带回来。但她摇头拒绝了,回答很简单:孩子是他们(指女儿女婿)的,我带回老家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我负不起责任。

这位女干部非常明确自己的角色。她告诉我,她带孩子是在女儿、女婿批准的情况下才在小范围内陪孩子玩耍,而决不自作主张,连教小孩子写字画画读书等事情都绝不代劳。四川方言中,有句话叫“一节竹子不管二节事”,非常明确地指出,祖辈对孙辈只是协助。就算在法律上,也明确父母只有在儿女不在世时才有对孙辈的扶养义务。

一般而言,明理的老人是不会管孙辈的事的。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横加干涉,把自己的观念和意志强加到孙辈的教育中,造成家庭极不和谐。这些,需要家庭规则来明确。

而家庭规则中,必须明确作为孩子的父母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特别要做到“言传身教”,甚至身教多于言传。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身影长大的,一切都以父母的行为准则为行动的边界。中国人在亲人之间、夫妻之间,极少有感谢的行动和语言,这些都是短板。礼仪教育不仅对外,对内也要实行,才能起到实效。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礼仪,母亲做好了饭,孩子未经批准是不能先吃的,而且在批准后还必须说“那就不客气了”才能动手。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所以日本人到世界各地都会鞠躬行礼,给人良好的印象。

而中国的孩子,因为在家是王子和公主,出外也是一样,没有谦让,不守规矩,遇到好事就疯抢,遇到挫折就气馁,自立能力极差。有的女孩上到博士,居然连饭都不会做。而日本的家庭教育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包括吃饭前后主动帮忙、让孩子收拾房间及自己的东西、自己上街(网)买东西、学好烹饪缝纫课等等。小孩走路时摔跤,父母不主动扶起,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父母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这些细微的教育和影响,能提高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生活和环境,长大后成为有竞争力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发掘孩子的智力,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健全孩子的人格,使孩子踏入社会后适应环境,学会生存,再图发展。小孩子就像一汪溪流,主要看怎么疏导。溪流要变成河,就得有岸,岸应视作规范,而非限制。无岸之流,必然泛滥;有岸之流,必聚能量;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可放手,自由奔流。而能量之源,在于天性保护,默化潜移,形成良好的遵守规矩的习惯。

我的读者中有不少妈妈,向我讲述孩子根本不听话的困扰。我与她们分享了自己带孩子的一点心得。我女儿在三岁的时候,就有小叛逆,这是完全正常的。我在家里的阳台上有个红圈圈,类似《西游记》里孙悟空用“神棍”划的那个圈,中间放个小凳子。我在她跟我好好说话的时候,带娃去看,告诉她:这个地方是你面壁的地方。娃当然不知道什么叫面壁。我就说,你只要犯了错误,就要到这里来坐三分钟,不准动。如果你四岁,就坐四分钟。她问为什么大人不去坐?我说,我们大人犯了错误,也要受到惩罚。如果犯了严重的错误,就得进监狱。她问监狱是什么?我说,监狱就是犯了很大错误的人要被关起来,不能乱动,不能跑来跑去,只能坐在那里,没有电视看,没有玩具,没人理你,门门一关,只有一个人在黑暗中,又冷又饿,你想去吗?她狠狠摇头,表示很害怕。我问,你为什么害怕?她说,我怕见不着爸爸妈妈了。我说,你不用怕,因为你是小孩子,不会去那个地方,但我们大人犯了错误就被抓去那里。她听明白了,问,这个红圈圈是干什么的?我说,这里虽然不是监狱,但意思是一样的,就是小孩子犯了错误,不听话,还要哭闹抓人的,就必须坐在这里反思三分钟,直到承认自己错了,才可以出来。她听明白了,说,我才不会在这儿呆着呢!我说,好啊,那我们来个约定:你要是犯了错误,不听话,你就必须在这里呆三分钟,想明白了爸爸妈妈再放你出来。她说好。我们击了掌。有一回,她因犯错惹恼了妈妈,我们就把她弄到那里。她直哭,说不去。我说你承认错误了没?她立马就承认了。后来在她上幼儿园一个月后,新鲜感没了,不想去了。我就把阳台的门打开,说,请进吧。她什么也不说,穿上衣服背上小书包跟妈妈上学去了。

这个经验来自一档国外的节目《超级保姆》,家庭关系专家乔用“罚坐”的办法治理好了一个又一个因孩子管教不力而鸡飞狗跳的家庭。这是家庭规则的雏形,要让孩子知道犯错误必须受到惩罚。这种意识一旦从小养成,就会守规矩、讲原则。

因此,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