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绍兴发展速度有所减慢,转型升级成为绍兴当务之急。在2017年后新一轮发展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绍兴经过多年的探索最终还是选择了融杭发展战略,走杭绍一体化的道路,这个选择对于绍兴、杭州乃至浙江都是一个历史性的选择。 绍兴经济发展情况绍兴作为世界纺织之都而闻名于世,绍兴轻纺城+轻纺工业的模式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也是浙江典型的专业市场+工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快速发展,加入WTO后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直到2008年。从数据来看,2008年成为绍兴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GDP从过往超过15%以上的名义增长下降到2009年的6.59%;工业增加值下降到2009年的2.26%;随着国家4万亿的出台,经济有所回升,2010、2011年经济指标回升到较高水平,GDP在15%以上,工业增加值在10%以上。但是2012年之后,绍兴的轻纺工业开始爆发危机,随着经济进入新时代,原材料成本上涨、环境压力和外贸形势骤变,轻纺工业开始下降,集中体现在2012年之后GDP名义增速下降到10%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到10%以下,最低的GDP是2015年的4.69%,2015年工业增加值仅为1.61%。这背后轻纺企业的倒闭不时成为新闻(可百度),从2017年度规模工业产值来看,纺织业产值为1649亿元,纺织服装467亿元,两者合计占制造业7228亿元的近30%。低端、高污染的印刷产业已经不适合绍兴新一轮发展的需要。 绍兴与杭州比较情况在绍兴发展遇困的情况下,杭州近年来却发展的越来越好,这个好可以用最关键的两个指标来表示:GDP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就政府角度而言,这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前者或许还有面子的问题,但后面这个就是里子了。 从2012年到2018年,绍兴GDP/杭州GDP从46.73%下降到40.10%,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绍兴财政收入/杭州财政收入从28.83%下降到23.49%,年均下降0.5个百分点;更加突出的是财政总收入/GDP这个数据,我一般将这个数据理解为各地经济的含金量,绍兴为15%左右,而杭州在25.6%,杭州比绍兴要多11个百分点,而这个指标的绍兴/杭州从61.70%下降到58.57%。就是说杭州的经济含金量比绍兴高近1倍,而且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个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两地主导产业之间的差距,绍兴的轻纺印染工业在衰退、杭州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新兴战略工业在提速。 在这种情况下摆在绍兴面前的道路无非两条:一是继续走自己的路,升级轻纺印染传统工业外加培育新兴产业;但是这个活从2012年开始干,干到2017年都没有多大起色,实质上是干不过大趋势、大环境,产业的兴衰更替无可避免。另一条路就是学习广东的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靠区域内的大哥来带动,跟杭州融为一体,吸引杭州的科技、人才、资本来绍兴落地,利用绍兴的洼地效应,来发展绍兴,定位绍兴智造,打造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 绍兴选择融杭发展形势比人强,既然第一条路走了5年没走成,那么走第二条路也就顺理成章。除了绍兴的考虑,还有更大层面的考虑,在省政府的四大都市圈里,绍兴就被融入了杭州都市圈。 从上至下都认可了要走杭绍一体这个路子,只是一步一步走。而下面这段话可以更加清晰的表明这个选择的逻辑: 绍兴既无高行政级别加持,又无强势产业立足,区位上无缘海洋时代港口经济,在陆权复兴的大势下也争取不到交通枢纽的地位。虽然富庶安定,但是国内人口红利正在衰退,东部地区的人力成本日渐上升,传统产业西去南飞的大趋势已成,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堪称朝不虑夕。再不抛弃过去的成见,再舍不得坛坛罐罐抱残守缺,不仅是杭州与绍兴,整个浙江省都将为此付出代价。何况在现在的形势下,就算绍兴不作为整体并入杭州,其影响范围内的柯桥诸暨等周边区域也难免各自筹划,分批融杭。 包括绍兴在内的整个浙江省只有一个选择,要么拥抱一个大杭州,要么沦为产业流出的牺牲者与人力资源的输出地,为周边省份的核心城市作嫁衣裳。 作为绍兴地区的先行者:柯桥、上虞、诸暨甚至都已经进入杭州的二环地区。 基于杭绍一体化在杭州都市圈中的核心地位,交通一体化早已在路上: 快速路互通:1、杭5环(二绕)东线,与绍2环西线共线,路名各表;2、杭4环(中环)东线,与绍3环西线共线,路名各表;3、杭州彩虹快速路、风情大道快速路、大江东路网与绍兴路网互通。 地铁互连:1、杭州地铁5号线连接绍兴地铁1号线(即杭柯城际线);2、杭州地铁2号线连接绍兴地铁2号线、5号线;3、杭州萧山机场1,7号线,与绍兴地铁1号线支线相连;4、杭州地铁8号线大江东连接绍兴滨海新区5号线;5、杭州地铁4号线通过城际线连接诸暨。 杭绍一体的背后,杭州的野心,昭然若揭:成为国内第5城。杭绍两地GDP合计1.89万亿元,在国内可从第10上升到第6,仅次于北上深广重(庆),与重庆的距离近1000亿元左右。简单总结,杭绍一体的好处: 1、对于浙江:大湾区最重要的就是杭绍甬一体化,而绍兴的选择是关键。 2、对于杭州:要成为国内第5城,2万亿的GDP规模是门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杭绍一体。 3、对于绍兴:要走出轻纺印染工业就必须培育新主导产业,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承接杭州溢出的高科技企业。 |
|
来自: 昵称QAb6ICvc > 《杭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