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jiezhukuaile 2019-05-28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关于这段条文,古今医家,争论不休。有认为发热是表证不解的,有认为心下有水饮的,有主张去芍药留桂枝的,有主张去桂枝留芍药的。众说纷纭,好不热闹。这些观点,在我看来,都没有正确领会张仲景的愿意。而正确理解这段条文与否,关系到是否正确认识人体水液代谢的问题,可谓关系重大。所以我不得不表明我的观点了。

我认为,本段条文所论述的病机,没有表证,没有水饮,只有伤津;方药应遵循原文,去桂留芍。

津液被伤,所以头项部筋脉津液不足,所以头项强痛;津液被伤,阳气浮越,所以翕翕发热;津液被伤,化源不足,所以无汗;汗血同源,津伤血少,心下络脉拘急,所以心下满微痛;津液被伤,所以小便不利。所以我说,这段条文的病机,只有伤津。

或许有人问,如何伤津了?“服桂枝汤,或下之”,所以伤津了。汗下伤津,本是常识,无需多讲,不知道为什么单单在理解这一条的时候,大家都糊涂了。服桂枝汤,会伤津吗?会!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不正是说的服桂枝汤造成的伤津吗?只不过26条的情况更严重。“翕翕发热”是伤津吗?是!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者,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条说的就是大汗伤津造成的发热,小便不利,而和表证无关。(不理解这条的,以后会有专门的文章讲五苓散,到时候会详细讲。)

或许有人问,没有水饮,为什么加茯苓、白术?确实,茯苓、白术治水饮,《伤寒论》中有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五苓散等,治水饮的。但这不代表,用了苓术,就都是治水饮的。时方当中的四君子汤,也是苓术同用,就不是针对水饮的。何况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等,都是苓术与桂枝同用,这里却把桂枝去掉了,显然不是针对水饮。那么为什么用苓术呢?用苓术的意思,是健脾。胃是水谷之海,脾健则能“为胃行其津液”,用苓术健脾可以促进胃中水液的吸收,促进津液的恢复,所以张仲景在这里用了茯苓、白术。

或许有人说,去芍药留桂枝,就是茯苓、白术、桂枝同用治水饮了。此言差矣!首先,原文就是去桂,除非有确凿的证据,不应该轻易改动原文;其次,从条文中并没有任何有关水饮的提示,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有水饮。另一方面,“心下满微痛”,所以要留芍药,这在《伤寒论》中,是有证据的。大柴胡汤证,“心下急”,用芍药;小青龙汤证,咳嗽,是肺系急,用芍药;柴胡桂枝汤证,“心下支结”,用芍药,所以这里也要用芍药。

通过上面的分析,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立方之旨,已经很清楚了。如果还不清楚,想一下劳累而缺水的时候,是不是发热而渴,反不出汗,小便减少,与28条所论述的情况非常相似,当喝了水休息一下,身体的水分得到了补充,就会热退汗出。仔细揣摩,就会知道我所说的是对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