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哲学思想,是我们国人一直苦苦追寻的理想境界。所谓“中”,指儒家的中庸之道 在国家社会上 通过折中的方式,在农耕文明(种地生产为主很少迁徙)的背景上,对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给予不同的仁爱和礼仪,最后形成一套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形成一个“和”睦相处的氛围。 当然,这是指民国以前,这也是儒家治国的方法论 在个体的修身养性上 这里的中,不再是折中的“中”,这个“中”,是龙骨,是脊梁,对人事物的立场不再走极端,而是把握住龙骨和脊梁,随着环境里人事物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行为方式。不再固执的认为某种观点和行为一定是人间真理,知道世界在变化,人事物也在变化,昨天对的今天未必对。昨天错的今天未必错。 那么这个龙骨,这个脊梁是什么呢?这个“中”又该如何把握? [老子]是谈规律的,但和孔子的儒家有很多相通的,用老子来谈一下 首先,规律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 地球自转的规律与银河系有关,百合花的生长规律,与百合花的特性有关,所以人的规律是建立在人性上,人性就是那个脊梁。 然后,[老子]的阴阳对立,不死不生,不断变化的太极图,展示出世界不断变化的思想,而黑白对立的那根线,就是“中”,中是宇宙秩序,也是对应的个人原则,是随着人事物变化而变化的秩序和原则。 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个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明辨是非,“和”睦相处。 要说明的是,儒家当中的“理学”(程颐,朱熹的学说),就是走了极端,天理在上,人欲在下,人要遵从天理,直接灭人欲。影响我们超过700年,直到今天还未消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