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映点理论的应用举例:颈源性头痛(附红外成像)

 郭医 2019-05-29

患者为老年女性,主诉“头痛、失眠多年,加重1周”。

既往史:既往无其它特殊疾病。患者三十多岁左右出现头痛、失眠,服用各种止痛药物、安眠药,效果欠佳。

现病史:近一周头痛及失眠加重,头痛VAS评分8分,夜间间断睡眠2小时。每天服用大量去痛片,夜间使用安定达7片,睡眠仍然较差。白天精神恍惚。

查体:触诊寰枢关节错位,寰椎右后旋,右侧枕后部压痛明显压痛会牵涉至右侧前额及太阳穴周围。

诊断:颈源性头痛,寰枢关节错位。

第一次治疗:给予右侧枕部压痛明显部位风池周围毫针直刺,达到气至病所的程度,右侧头维压痛点斜刺,百会、本神斜刺,右侧神门直刺,右侧耳甲腔耳针。留针30分钟。

424日患者针刺后当即头痛改善,VAS评分3分,当日未服用安眠药,睡眠4个小时。后续继续治疗。

以下为第一次治疗前红外线成像,右侧额部、耳部、项部较对侧温度高。

以下为治疗后红外线成像,右侧额部、耳部、项部较对侧温度仍高,但温度差减小。

患者第二次治疗429日:

第二次手法治疗前红外线成像:(纠正寰枢椎错位点按局部痛点)

手法纠正寰枢椎错位治疗后:

在本次上午的针刺之后,患者回到家即感困倦,从中午十二点多睡到了下午两点。夜间2230睡到早晨500。未服用任何安眠药物和止痛药。疼痛评分3分。

第五次治疗58日。患者感头痛,失眠好转,可不用安眠药,止痛药也可不用。疼痛评分2分。睡眠夜间6个小时。以下为治疗前成像。

后患者又进行一次治疗,诉可不用药物辅助睡眠,疼痛大为缓解。

分析:

患者情况:

患者多年头痛,失眠。常由于精神紧张,劳累加重。较重时需要大量镇痛药物及安眠药物治疗。

诊治思路:

1.寻找反映点:

触诊寰枢椎,发现寰枢关节错位,寰椎较枢椎右后旋。按压患者寰枢关节错位处可诱发前额及太阳穴周围疼痛,与患者主诉疼痛区域一致。可确认反映点为寰枢关节错位处。(反映点的寻找可以通过异常压痛,与对侧对比,压痛可以与病灶出现短路现象,高张力,温度较高等这些方面来寻找。)

2.针对反映点治疗:明确了反映点后,进行反映点即右侧寰枢关节错位处(凤池下方)局部针刺。配合耳甲腔(枕大神经分布区域)的针刺,前额牵涉痛部位(标位),远端同侧神门(中枢反射区)。在针刺达到消炎,镇痛的基础上,第二次治疗给与患者寰枢椎错位的手法复位并且继续针刺。后续每次进行局部错位处点按和针刺。

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症状反复情况,通过与患者沟通,诉与情绪相关,在生气时症状加重。与患者沟通,进行情绪调整。增强其治疗信心,配合减量镇痛药和安眠药。之后治疗,疗效得到巩固。

4.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改善,其寰枢关节错位处触诊较前疼痛明显减轻,关节错位感消失,张力降低,温度降低。这都印证了关节错位处为反映点的假设。

问题:

1. 本案例为寰枢椎错位,通过触诊,可以明确寰枢关节为错位状态,这是否应该也可以作为寻找反映点的一种方法?

2. 关节错位,尤其是脊椎小关节错位引起的疾病,其反映点是否就在关节错位处?其引起的牵涉痛还有放射痛可以用“反映点”理论解释吗?

   3.脊椎小关节错位后发生了哪些改变,其周围神经出现了哪些改变?     哪些神经受到影响最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