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网球肘”及其治疗的科普

 郭医 2019-05-29

   “医生,我又不打网球,也不干重活,怎么就网球肘了呢?”门诊上,很多网球肘的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肱骨外上髁肌腱止点,也就是手肘外侧肌肉筋骨相连接的地方,反复或过度拉伸而发生了轻微的肌腱撕裂,造成局部炎症引起疼痛。

   “网球肘”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它因网球运动员易患此病而得名,最早出现在1883年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上,指的是网球运动员常患的肘部外侧疼痛症状。现在的医学名称是“肱骨外上髁炎”,中医的病名是“肘劳”。“肱骨外上髁炎”对应的英文是Lateral Epicondylitis,其后缀tis是炎症的意思,因为那时候人们都认为是肌腱使用过多而发炎引起的疼痛,这个论断一直让医生们把可的松(Corticosteroid)作为治疗网球肘的第一选择。可的松是1949年被发现的,其发现者还被授予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后来人们嫌其副作用较大,就改用了人工合成的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麻醉剂)也就是后来的大名鼎鼎的“封闭针”。很多高水平运动员都是用过这种方法止痛。可是,后来也研究表明,网球肘并不是炎症反应!从此,Epicondylitis这类后缀带tis的名词也逐渐让位于另一个词Tendinopathy,中文可翻译为“腱病”。直到现在,此病的病因一直没有公认的说法,一个比较常见的解释是“肌腱过度使用导致的轻微撕裂”。

   然病因被修正了,但打封闭针这类疗法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因为它确实能止痛,后来又有人嫌人工合成激素,副作用太大,改为直接注射止痛药或者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等等,效果都不错。此外,还有医生建议患者休息一段时间,让肌腱自行恢复,也有不少医生建议患者实施理疗physicaltherapy,强化肌腱附近的肌肉,减轻肌腱所承担的压力。上述这些疗法,都至少被使用了几十年,成千上万名病人接受过其中一种疗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赞成者,但哪种更有效,哪种疗效更长久,科学家们一直没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因为这需要用设计严密的实验加以检验,不能仅凭经验,这样会漏掉很多有用的信息。针对腱病疗法的可靠性研究做过很多,但设计方法各不相同严密程度也不一致其结果自然也就很不一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比尔文森奇诺教授及其同事们决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一款软件,在最常用的八个医学论文数据库中自动搜寻与鉴定有关的研究。一共搜出了三千八百二十四个结果。然后研究者们从中筛选出四十一个符合一定标准的高质量研究,加起来一共涉及到两千六百七十二名病人。文森奇诺教授把这些研究结果混在一起用元分析meta analysis,又可翻译成整合分析方法,重新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很多让人惊讶的结论。

   首先,可的松注射确实可以止痛,但只在短期内有效,如果进一步考察可的松注射6个月和12个月后的疗效,就会发现他反而不如什么都不做。非可的松类注射的短期疗效也大都不错,但长期疗效则参差不齐,有好有坏,而且不同部位的腱病对注射的长期反映也很不同,说明腱病的成因非常复杂,没有一种药能够包治百病,弄错了甚至可能有害。换句话说,因为打封闭针可以短期止疼,而老百姓又缺乏对病人长进行长期跟踪的能力和耐心,这才导致了这种疗法的流行。

   其次,目前流行的静养方式并不是最好的,没有证据表明静养可以帮助肌腱恢复健康,静养甚至可能延误治疗时机,这个结果同样说明老百姓的个人经验经常是错误的。

   第三,目前看来最好的治疗方式要算是理疗,也就是在不直接刺激患病肌腱的情况下,通过举重和拉伸训练,强化肌腱附近的肌肉。理疗的方法各异,大部分理疗师都会推荐患者做怪姿锻炼。即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一些平时不常做出的动作,以此来强化原本较弱的肌肉群。

   理疗可以看做是矮子里拔将军的办法,腱病的终极疗法必须等到医生们对其成因研究透彻后才能给出,而这必须依靠现代医学的进步,个人经验在这里是完全无用的。 

   文森奇诺教授将研究结论写成论文发表在2010年11月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同期,杂志还刊登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里姆可汗的评论文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解读。这个案例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即使一种疗法流行了很多年,也并不能证明他就一定有效,老百姓缺乏长期监控和数据统计的能力,一些疗法即使在民间使用了很长时间,也不一定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拿这种病没办法了吗?其实还有一些没有被主流认可的方法如整脊疗法(龙氏治脊疗法等)、针灸治疗对本病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仍然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需要进一步积累临床证据来证实。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从脊椎病因角度去治疗本病,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通过对颈椎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治疗网球肘。下面举个例子说明:这位患者是中年女性,患右侧肘部疼痛3个月。查体右侧肘部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下面这两幅图片是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红外线成像。治疗过程针对患者颈部进行,没有进行肘部局部治疗。(图片的颜色越亮说明温度越高。)患者治疗前右侧肘部颜色较左侧亮,说明右侧较左侧温度高。治疗后右侧较左侧温度低。同时患者疼痛减轻,握力增加。有人问治疗后患者身体体温整体较前升高是为什么?这可能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痛点进行点按时,患者因疼痛而出现肢体紧张,进而体温暂时性升高。

   我们还治疗了很多类似的患者,效果都很不错。以后还会按照脊椎病因思路进行这类疾病的治疗。也希望有网球肘的患者朋友们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早期治疗,而且可以考虑考虑去治疗颈部,也许会收到良好效果。也希望同道们多加批评指正,为网球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