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半梦书斋 2019-05-29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满族中年妇女的旗装,外廓呈长方形,衣服上下不收腰身,衫不外露,较为严整。旗装用料节约,制作和穿着较为简便。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清末街头两名便装满族女子。照片中两位女子衣服的色泽和面料比较朴素简约,脚穿木底鞋的样式各异。稍年长者脚穿的是木底前平后圆,上细下宽,外形及落地印痕似马蹄的“马蹄底鞋”,年少者脚穿木底上敞下敛,成倒梯形似花盆的“花盆底鞋”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清末旗装少女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19世纪80年代后,流行京式服装样式,上流女装衣裤腰身肥大,袖宽边,衣长过膝,镶边的衣领仅高四五分图为清末汉ロー男子与其六名女眷合影,女子的衣饰和头饰正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衣服款式,男子立于假石后,使画面更为凸现六位女子衣饰的华美。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中年妇女坐像,脑后梳髻,前额以兜勒包住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清末民初妓女抚琴照大都市的青楼女常常引领服式新潮流。服饰多艳丽,富于变化。袖口由先前的宽大逐步窄短,露出手腕,甚至露出了衬衣,体现了西式服装的潜在影响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清末民初妇女华丽的兜勒和盘髻发饰。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1910年前后三女子合影,女装袖管上缩近肘,而衣领高可及耳。20世纪初至民国初年,追求个性自由、崇尚自然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开放的心态逐步渗透到服饰设计中,露腕、天足体现了青年女性的健美体态。家居服以裤装居多。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和吴维翘夫妇合影。唐夫人身着高领马甲和长裙,属当时流行款式。摄于1913至1914年,唐绍仪题字民国初期,上衣下裙成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20世纪初年,东洋发饰、西式围中、洋式皮鞋广为流行,眼镜、怀表、洋、手提包作为装饰品为时髦女子喜爱图为沪宁沪杭铁路管理总局局长钟文耀夫人和子女合影。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教育的普及使得知识妇女阶层不断扩大,她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传统日式女性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为民国初期青年夫妇合影。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民国初年男女合影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和男性群体的尊重,也导致了恋爱婚姻家庭模式的变化。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受欧美服装栽剪的影响,传统女装体现了一种中西参半的女性服饰特色,可称其为“西式旗袍”或者“中式西服”。配饰由珍珠翡翠为主,又增加了进口钻石和各类洋饰品。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西式旗袍装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部分新潮人土对于西洋风俗可谓耳濡目染,其服饰的西化更为超前和彻底。图为某上流社会女士身穿西式裘皮大衣的倩影,摄于1916年。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身着洋服、高跟鞋的青年女子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温情洋溢的母子图。母亲的服饰为普通市民最常见样式。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清末士人服饰服饰变化的潮流反映在男装方面,先是优伶,继而商贾子弟、普通市民,都不乏追求时尚者。晚清士大夫阶层对时尚的反映却沉寂得多,一袭白衫反倒衬出几分儒雅脱俗的情趣。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辛亥革命以后,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褂、中山装、学生装及西服等等。直到新中国成立,未有太大変化。其中长衫、马褂因其老少不拘,成为常规服饰。图为民国时期男子服饰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图为身着西服的男子,其一丝不苟的搭配到目前还是西服的经典样板。

老照片:清末民初,男女服饰的嬗变

知名女作家张爱玲幼年时与她的几个表姐弟在“宝德”拍的合影照。大家猜猜哪个是张爱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