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16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我们经常说“以史为鉴”,想必这也是阅读历史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作者将历史分为两类:就事实而言的历史和就书写记录而言的历史。而本书谈论的则是后者。 对于阅读历史有两点建议: 1.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这样获得的资讯会更加全面。 2.阅读历史时,不仅要关心过去,更要懂得无论在何时何地,尤其是当下,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行动的原因。这也是读史的意义所在。 尽管历史书更接近于小说,但在阅读时,我们仍然要用阅读论说性作品的方法来阅读。而四个基本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尽管会有所差异: 1.主题内容 每本历史书都会有特殊且限定范围的主题,我们要搞懂的是这本书在谈什么,没谈什么。 2.架构 历史书一般是在说发生在特定时间的故事。架构不是我们探索的重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讲故事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3.评价 在完全了解书中的意义之前,不要妄加评论。这是读任何书籍的基本要求。对历史书有两种批评方式: ①这本书不够逼真。这是比较重要的的评论。 ②作者误用了资料。 4.与我何干 可能没有任何文学作品能像历史一样影响人类的行为。我想“以史为鉴”或许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书中给出了四类可以用阅读历史书的方法来阅读的作品: 1.传记 传记包括 ①定案本 主人公已逝世。经过大量资料查询、考证写的一种比较可信的学术性报告。 ②授权本 这类有些受限于主人公的关系,所以作者在写书时存在一定的偏见。 ③一般传记 介于上述两种传记之间的。可信度虽不比定案本,但却很适合阅读。 2.自传 所有自传写的都是未完成的生活。自传会有一些作者想要掩盖的事实,但也会告诉我们一些作者的真实面目。在阅读时,我们无需花太多时间去挖掘那些作者并未言明的秘密。另外,还要带着一丝怀疑心去阅读,当然还是那句:没有全面了解前,不要妄作评论。 3.关于当前事件 这是一种阅读延伸,将阅读范围不仅局限于书本。关于当前事件的报道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文章是谁写的?他是以什么心态写的? 每一个记者如同一面滤镜,所以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了解作者想要证明什么?他想通过报道说服谁?他具有特殊知识吗?有使用特殊语言吗?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不仅能厘清作者心中的过滤器,还能更清楚我们自己的想法。总之,一句话警告:一定要擦亮眼睛。 4.文摘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向我们。信息量大到我们无法全面了解,这是就需要有人帮我们阅读、归纳、整理,将其浓缩精华提供给我们。这就是文摘出现的必要性。 虽然编辑分担了一部分阅读工作,但却不能完全取代或解决阅读问题。 通过浓缩后的文字,依靠自己的理解来自行判断,以获取信息。所以,阅读文摘是最困难同时又是对自我要求最多的一种阅读方式。 以上就是本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以后阅读此类书籍能有所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