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有一人拖延时间,就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所以在给员工布置工作之前,管理者应该事先估计一下完成该项工作需要的时间。
然后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向员工提出时限要求,员工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该项目的工作任务,否则将要受到处罚。这样,员工就会抓紧时间工作,因为他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任务完成好。
02
没有时间限制目标,即使量化再好,也可能会是目标实现之日变得遥遥无期,而且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力度去追求。同一目标,达成的时间是长还是短,那么他的行动计划是完全不一样的。
团队管理中,“主管口中发出的话”与“下属耳里听进的话”往往是不一样的。项目主管所谓的“尽快”是下班前,而下属的认知很可能是本周末之前。
主管要下达的指标非常多,根本没办法规定最后期限。所以,下达指示时,为规定最后期限很正常,但是在自己等得不耐烦之前,养成后续追踪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向下属追踪后续情况时,绝不可以用生气的口吻询问,应该直接询问事情的进展,而且询问时,不可以问:“进行的如何了?”应该问:“什么时候可以提交报告呢?”
当然,避免下属做事拖拉的最好办法是,下达任务时规定最后期限。而且这期限不是由主管做出,而必须由下属自己承诺。因为人对于自己亲口说出的话远比对他人强加的约定,更能遵守承诺。换句话说,下属对主管做出了承诺,就会努力遵守最后期限。
03
要让负责的下属遵守最后期限,有个方式非常有效:就是利用便利贴,让他们“写下了”。使用小长方形的便利贴,与下属谈论工作时,直接递出便利贴,让他们写下事情内容及最后期限,然后贴在笔记本上。
关于最后期限的确定,你只要有自己的方式即可。有很多位下属的主管可以这样做:把写着完成预定日的便利贴,全都贴在画有每月日程表的白板上。由于是自己写下的最后期限,负责的下属不仅可以减轻心理负担,而且又会给自己产生必须遵守最后期限的压力。
即便给定最后期限,也有一些员工会拖延,一些人甚至会有拖延症。拖延症患者做起事情,往往非常率性,由着自己的性子。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是拖延症患者的典型心态。而且,他们总能找到各种各样拖延做事的借口,放任自己的低迷状态。如何克服拖延症呢,可以为员工提供以下方法:
1做好准备 在开始工作前,将工作任务加以分解,再将工作的每一步骤列成清单,并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备齐所需物品,这样在工作完成之前就不必起身到处找东西。做好充分准备是按计划工作的有力支持因素。
2从最棘手的事开始
当最棘手的问题被克服并完成后,再用余下的时间去完成其他工作任务就显得轻而易举。
华为客户服务部的王克(化名)说出了他的经验:“我从制度的任务清单上了解相关事项,确定清单上最棘手的任务,即花费最多时间或付出最大努力的任务,然后从该任务开始实施,直至完成。相比之下,清单上的其他任务就很容易完成了。”
3培养完成工作的紧迫意识
很多人克服了拖延的恶习并开始着手工作,但他们永远无法坚持把工作作完,特别是工作收尾阶段临近时,他们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借口和理由来拖延最后5%或10%的工作任务。其实,当最后一个细节完成时,人的大脑释放出内啡肽,人会感到异常轻松并充满成就感。
在华为,员工们习惯于为任务设定一个清晰、明确的截止日期,以此将任务完成期限置于潜意识中,这种潜意识激励着他们坚持按时完成任务。
4保持快节凑 当一个人加快行动步骤而不是维持平常的节凑时,他将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这令人感到惊奇。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继续强迫自己更努力、更快速地工作,他将更加自信,并在较短的实际内完成更多工作。在华为,员工们有目的地规划工作,保持工作中的快节凑,这是期获得高效率的关键。
5为意外事件留有余地 有些人要求工作尽善尽美,又强迫自己在短期内完成,将自己置于强大的压力下,但却低估完成计划所必需的时间,完成不考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而恰恰是这些意外事件使计划泡汤。
在华为,员工们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会在开始工作之前列出详细的工作进度表,预计实现每阶段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意外。
用一句话说明如何战胜拖延:“专心做重要的小事。”
“专心”是提醒大家对抗冲动和分心,“重要”是提醒大家只做有意义的事情,“小事”是提醒大家把困难的任务转化成可行的小事,把漫长的项目拆分成具体的步骤。
所以这八个字里,已经呼应和对治了加拿大的斯蒂尔教授那个“拖延公式”里的4项主要成因:信心不足、动力缺失、冲动分心,回报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