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学员:我再把演讲练20遍

 良辰美景奈河田 2019-05-30

文/大白

大家晚上好,我是大白。最近两三天,细心的老用户应该有发现,大白并没有更新新文章,而且发了两个过去点击量高的旧文章。为什么发旧文?因为实在太忙了。

最近可能是我开通线下一对一PPT演讲辅导业务以来,最忙的一段时间,平均一天就有1.5位学员来约我做辅导。由于最近正值阿里巴巴内部的晋升季,所以这段时间约我做线下一对一PPT演讲辅导的学员中,有六成以上都是阿里巴巴的。所以也有人开玩笑说,这个月是我的「阿里月」。

不过到今天为止,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也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写写东西了。这不,最近密集地辅导了那么多学员,显然会沉淀下一些有价值的辅导心得。在今天,我就打算它们写出来给大家看,既利于自己,也利于大家: 

第一,逻辑为王 

很多人做演讲,经常会出现一组连串的症状:让人听着云里雾里,过渡生硬,讲得干巴巴,没信心,想逃离,越讲越紧张,很多时候只能照着PPT念一些官方辞令色彩浓重的书面语言。为什么这样?我已经多次在这个微信公众号谈过这个问题,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对于贯穿在PPT之中的大大小小的逻辑关系,演讲者还没有捋清楚。尤其是对于所要论述的两个要点,怎么从A过渡到B,这中间的逻辑关系,很多学员一开始只是了解个大概,并没有思考透彻。其他事情或许可以模模糊糊,但是做演讲时,对于逻辑的梳理却来不得半点马虎。逻辑不顺,就好比一个孩子先天不足,先天不足,后面就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无药可救的。所以,想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就得从捋顺整个演讲的大小逻辑开始。 

第二,串词的表达

我们在做一些工作型和商务型汇报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要点意识,我发现他们都会提前自觉地会把各个说话要点概括成1234这样的点,说实话,这是个好习惯。但是,在涉及到要点的表达时,问题就来了:在正式展开去介绍各个要点之前,一般不是得有一个引入的串词介绍嘛!比如「对于这个要点,我主要就说以下三个方面」,「关于这个问题,我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或者「这事,我就说三句话」。你看,对于这种串词的表达,我发现很多学员往往会打个磕巴,他们不知道具体该怎么说好。因为他们往往把重点精力放在各个要点内容的准备上,对于这种细枝末节的修饰语,就会忽略。以为自己能讲好,实际往往容易出纰漏。当然这个问题解决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你只要是在试讲阶段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确定好措辞,稍微练上几遍,讲熟了,问题就解决了。 

第三,情境化

不管是阿里的学员,还是互联网公司的学员,我发现他们在做演讲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说话的时候术语多,容易把问题抽象化,概括化。要是跟同事同行这样的「自己人」交流,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你的这个汇报是要面向并不熟悉行业和职业背景的「外人」去讲,那么对方听起来就会很吃力。考虑到互联网公司做内部晋升演讲的时候,往往会有其他部门的领导和人力资源部的领导加入评委席,所以对于这些人讲话,很多时候就必须得注意「情景化」的技巧。比如当你在讲某些做法时,在说怎么做之前,一方面,你得先结合具体的情境,给听众解释一下这些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展示的。另一方面,在展开讲各个做法时,也要结合具体情境来简要叙述你是怎么做的,而不能只用高度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纯术语叙述(除非你自信你讲的东西在座的各位都懂)。

第四,把思考过程讲出来

对于一个工作项目,常规的汇报思路分以下几个模块:背景,痛点,对策,效果,反思。 我曾经问过学员一个问题,我说这几个模块的内容,哪个最重要?有的学员回答是对策,有的是效果,有的是反思。然而我的回答却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我说两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第一,「听众最想听到的,才是最重要的」,第二,「你在梳理痛点,对策,效果,反思等模块的内容背后的思考逻辑,才是最重要的」。前面这个方面,自然不必多说,毕竟汇报的对象就是领导,让他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是汇报的意义,所以,说他们真正想知道的有用信息,就成了汇报成功的关键。第二,在告诉听众想知道的信息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方面,也是领导会特别关注的——对于很多你得出的结论,你背后的思考逻辑是什么。比如你说对于某事存在三个痛点。有时,对方就会疑问:除了这样三个痛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痛点吗?你怎么证明你把所有痛点都涵盖清楚了?你是不是有刻意回避你没有好好解决的痛点?再比如针对某些痛点所提出的对策,作为汇报人来说,自己具体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这部分是容易讲清楚的。但是对于某个痛点,自己为什么会得出对应的策略,或者对于这些对策具体是怎么来的?他们在汇报时往往是不讲的,而这个问题,有时又恰巧是领导所关心的。所以当领导对你有这方面的期待时,那么你再把这层意思给想清楚,讲清楚,你的汇报就能把领导「讲服」。

第五,精简

能私下约我做辅导的学员,无一例外,都是工作态度极其认真和刻苦的人,所以在工作上和业务上,他们往往亲力亲为,尽心尽力地做出了好多成绩。也正是因为做得多,所以可以讲的事情就多。但问题是,工作汇报也好,晋升演讲也好,时间都是限定的,就给你15-20分钟时间。所以怎么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成绩和思考讲清楚,这就是摆在很多学员面前的问题。最近找我线下线上辅导的学员,我发现十个学员在做一开始试讲的时候,有九个都是会超时的。超时之后,自然就面临「精简」的问题。关于精简这个事情,方法有很多,这里我只说一条最近辅导学员做工作汇报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指导方法:一页PPT中,往往有一个一级标题,下面有再分几个二级标题,但是真正涉及到需要展开讲的内容,往往就是PPT的三级标题。很多学员之所以会说话累赘,流失了太多时间,问题往往就出那些三级标题上。对于这些三级标题,我给学员做了一个规定,让他们平均只用一到两个带有情境化的自然句子,就说清楚该要点的核心内容。如果说不清楚,就再想,想到能够说清楚的一两个句子为止。这样一来,对于大量三级标题的论述,就会显得干脆利落。这部分一旦「瘦身」成功,整个演讲就可以省下大把的时间。 

第五,语气,对话感,自然度

十有八九的学员会存在时间超时的问题,同样,还有一种问题也是十有八九的学员都会遇到的——演讲的语气问题。私下跟我聊工作上的事情时,学员的思路也好,语气也好,往往都对,100分,极其自然。但是一到现场开始当着我的面做试讲时,我发现学员的语气就变了。虽说不至于拿腔拿调,但是离原先正常讲话说事的那种自然状态,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时候,作为他们的教练,我得不断地动用自己的方式帮他们「找回自我」。比如在他们当着我的面排练的时候,我会写个小纸条,提醒他们找回带有自然感和对话感的说话语气。再比如,学员在正式讲的时候,往往不习惯底下的人,只习惯看屏幕或者电脑,那么这个时候,我会提醒他们看我眼睛,同时在他讲的时候,我还会发出声音去应和他,甚至还会给他提出一些问题,努力把他们拉到我与他对话的那种情境,有了那种对话情境之后,他们的语气就会从「背稿模式」慢慢切换到「对话模式」上来。 

第六,应对意外

我在现场辅导学员做演讲的时候,尤其是到了学员做好准备,当着我的面做排练和试讲的环节,我常常会「有意使坏」。比如我会在学员讲课的时候,故意把翻页笔的适配器拔掉。比如前几天我给阿里的学员做辅导的时候,就这么干了。小姑娘原本讲得好好的,忽然发现翻页笔失灵了,稍稍慌乱了一下,说「啊,翻页笔翻不了了」,然后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我马上告诉她,这是我故意拔掉的,我让她记住,到时在汇报现场的时候,你也有可能遇到这种意外情况。遇到之后,你不要慌,你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若无其事地去调试一下你的设备。一边调试,一边继续讲。如果这时需要翻页,你就先通过电脑的上下键翻个页。等到设备调试好了之后,你再继续。我说这个部分,处理好了,非但不减分,反而大大给你的演讲加分。

第七,互动式铺垫法

假设,有时我们在演讲时需要去在展开讲某一个要点,假设这个要点包含四个操作性的建议。当我们正式展开去讲这个要点之前,肯定需要讲一些话来做铺垫。然而对于前面的一堆铺垫性的语言,很多人往往讲不好,因为这个特别考验人承上启下的逻辑能力。如果你是去做汇报型演讲,那么这种铺垫性语言就只能提前琢磨好,没有商量余地的。但是如果你是去做那种讲座和培训型演讲,那么对于这种铺垫性语言,你是可以「偷个懒」的,你就直接拿着这个要点,先问听众一个问题,问问听众对于这个要点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什么经验或者理解。等听众谈完了自己的想法,你再稍微归纳一下,最后再提出自己PPT当中的内容。这样一来,听众的回答,或者你跟听众的互动,相当于就成了展开论述前的铺垫。这种铺垫的效果,也丝毫不会差于自己逻辑性的铺垫。昨天有一位律师找我做辅导,他是想去跟一些同行分享自己在法律方面的经验,这种经验分享会,有点讲座和讲课性质,所以在有些不知道怎么铺垫导入的部分,我就教了他这种「互动式铺垫法」。

以上,就是大白在最近密集地做了大量一对一线下辅导之后总结出的一些教学经验,多多梳理这种经验,好处多多:一方面,既是对我自己的教学成果做一次梳理和总结。因为好多好东西,你要不专门找个文章写写,很多就会忘记的。现在年纪越大,越发现脑子这东西靠不住。当然另一方面,我把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存在于学员身上的普遍问题概括出来,并把解决对策也讲出来,对于想提升演讲技术的朋友来说,想必也是一种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