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白云无门|乐泉纪念特展

 李忠信htp6t3eq 2019-05-30

白 云 无 门

2019.5.26-5.29

十 方 画 廊

乐泉纪念特展


智者之书,必然书道

--怀念乐泉
文丨一了

5月6日,乐泉走了,这些天我一直都在心里念叨,有些话闷闷的堵在心里,也不知道如何去说。

我也眼睁睁混到了50岁,一下子对很多事不那么上心上杆子了,好像以前想不开放不下的也能抛开放下了,人都得死,落到谁都是应该的。收到晓菊发来乐泉去世的消息,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说什么都没有用,就连一个字也没有回复,回什么呢?但着实伤心不已。我失去了一个诚挚的朋友,他是为书法而生的,心地善良,干干净净,完全活在自我的书写世界里。我一直觉得,当代如有文人书法,那么乐泉的字就是真正的文人气,气息明净渊雅,不染尘俗,诗文的格调道性在那里放着,加上人的气格,字的魂魄灵气就被活泼泼流淌出来。心灵的自然之美在他的书写里得到了元气淋漓的表现。

乐泉信乐泉写给一了的信札

乐泉写给一了的信札

我最早见他的字是在25年前,陈硕当时和曾来德、马啸做《书法文献》杂志,他让我看乐泉专题的作品的样刊,我当时就被他书写的灵逸之气打蒙了,少见的高远气息呀!当时喜欢的要命。后来我在《禅艺研究》上写文章发表了他的专题,就有了书信往来,互道欣赏与欢喜,虽未谋面,但心里早已是相知的老朋友了。再后来我又在《十方》杂志一次又一次的推出他的专题甚至专辑,想让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但初次见面是2005年我去南京看望他,在他狭小的屋子里感受到他的谦和与孤独,后来应该是2008年我在郑州十方艺术馆策划了《井上有一艺术展》,他专程来看,受到很大震动,在一起玩了几天,很是痛快。2010年我策划了他在河南省美术馆的个展,在研讨会上我冲囗直吐:在我眼中,江苏书坛只见乐泉,在当下书坛,也是不可替代的一流高手。

2008年乐泉、金兑庭、一了在十方艺术馆“井上有一展”

当时(2008年)在郑州我的工作室里,我让他看井上有一、中川一政、熊谷守一以及良宽、白隐等禅僧的作品集,他表现出难以抑制的激动,以为这些人才是深入书道的大智上人,从他恳切的神情里看出他对书法之道的虔诚与敬畏。每每聊到动心处,他总会满含热泪,对朋友相知相识的情谊看得比什么都珍贵,对于书法的思考,深彻纯然,禅心道骨,绝去俗虑,在我写的文章《忽逢幽人,如见道心》、《幽人任意》里表白了我对他作品的看法与理解。

乐泉写给一了的信札

后来他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我带着山上20余人应约前往,他执意让我在开幕式上讲话,我吓坏了,说在山上呆惯了,最怕见生人,有些脸更是害怕看见,在那样的场合我是说不岀来话的,山上这么多人来了就已是在说话。他是理解的,心领神会才是真的朋友。之后不久在景德镇一个展览上见面,话虽不多,情谊深长,他也劝过我天下恶事恶现象,不要太多去发声,安心写字画画就好,我知道他的善意关切,但我就是修养上不去,还是会收不住自己的怒火与绝望,这也是人的性情差异、本性难移吧。他后来也约过我去南京走一走,在山懶惯了,就一直没能成行。机会来的真不是时候,今年4月初我和虞村的展览在上海办,刚好南艺正在办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展和荒木经惟展,我很想看,就决定去上海开车路过南京看一下展也好,到南京后我让魏墨打电话给晓菊想要拜望乐泉,结果出乎意料的听到乐泉正在医院重病检查,不方便探视,唉!几天心里就阴阴沉沉的感到不安。

乐泉写给一了的信札

当我从上海回到山上没几天,邰劲、晓菊先后发来乐泉去世的信息,微信圈里已是铺天盖地悼念,热爱书法的人,都是敬重他,都觉得当代又少了一位气格高远、得书道玄妙的智者,我更是觉得少了一位诚挚的知心朋友,虽然见面那么少,相对话语亦不多,但心里实实在在的有,这样的朋友一生总是很少的。

对于书道的认知,他进入了深静之思,都是破除凡俗的"见道之语",完全是他自己的灵思妙悟,这在他近年出版的《白云无门--乐泉谈书道》、《白云无门--梅下清思》的两本诗文集里,处处可窥的入禅见道的澄明洞识,这在当下流行展览体、工艺装饰性、大秀技术风的书法界是罕见的孤逸别枝。无论怎么说,乐泉的书法是当代书坛无法回避的个案,他的书写也实践了他的《书道说》:"书道启于三个层次的叠进:一技法,二心法,三自然法。""由无意到有意,从技法到心法,以至化心法为自然法,万殊一相,物我两忘。笔我合一,两相圆融。此时,心障化却,意随笔走,心智由此获得自由空间。时灵光刹那显现,笔意绵绵,心相无限,笔下当可纵横无碍。"书如其人,最终书写之道还是人,人活到什么境界,字境道心亦赤祼祼在那里。可惜乐泉走的太早了,正在他书写的盛年,从心法向自然法迈进的当口,离人书俱老的浑然化境还是欠了些火候、少了些岁月的混沌浸泡。我有时会片时妄想,如果乐泉活在更高的年纪时,什么也不管不顾、无心无物了,真的忘记了法度,那么即使笔不笔、墨不墨、字不字,就连书道之想也忘记了,也许会更加的进入"纵横无碍"、"天籁无限"的大化境界吧,当然这只是我一时的胡思乱想。

2019.5.23

于嵩山十方精舍

乐泉作品

乐泉作品

乐泉作品

一了分别于1999年、2007年写给乐泉的评论文章

(请上下滑动阅读)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致 乐 泉的一封信
文/一了

乐泉兄如晤:

内心的惶惑与愧疚令我很不安,真得,好长时间都让我的心思剪不断理还乱。你的二次来信我都收到了,看了,感觉是:以心印心,冷暖自知。

为你的新书写序是我非常愿意去做的事情,怎奈我的文字能力似乎让我有些胆怯,这绝非矫情。你在信中将我以“当代高人”来抬爱,更让我“悲欣交集”(此处悲乃自悲之意),我为你的器重而喜悦与深感压力,我虽然总对“见贤思齐”有一股勇猛精进之心,但断不敢以“高人”自居。我敢说,在当代书坛,真正臻于书道深境者实际上不足五人,兄当算其间高人也。我曾对识者朋友说,江浙乃历代文人风流道场,书道贤士代不乏人,然当今真知书者,似乎凤毛鳞角,如以江苏书坛来论,兄当为真正书道高士,也不过一人而已,其余虽有略具才情者,也不过器识不大,不足观也。此论看起来似有些武断,会让人不舒服,然却是我心底所见。如有人以为一了所见乃目疾之言,我断不惭愧。

实际上,做为古人修为人格、心襟、器识的“见性之术”的书法在当下,殊少能见直指人心的“见性”之作,没有幽玄、灵逸、明澄的气韵怎会有超然脱俗之作呢?在各种各样名目繁杂的“展览”里,我们固然会看到一些具有才华、才情的作品,对于空间的结构拓展加上线条的力量与变化,有些作品的确带给人眼睛的刺激,但刺激过后似乎缺少一种再三品味的气韵,这个“气韵”就是书法内里浸着的深沉而玄秘的精神,唯有具此清澄心性的智者方有“幽然心会”的了知,否则,徒具形迹而已,或离书道究竟远甚。

兄之作,无论行草篆隶,皆“生意浮动”于尺素之上,犹若虚空划破、寒塘雁迹,总会让我想起“竹影拂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诗句,禅意涌满心襟,一片澄明。在你笔下,那种闲适、幽远、散漫不拘的笔迹里总有一股雍容、悠游的清朗之气在婀娜中飘逸,这是一种干净的明亮心性的映射,这种可贵的气质不是每个书者所能具有的,这种秉赋是参透书道玄深的觉者才会有的。我非常能知道你笔下化出的“个中消息”所暗含的究竟意旨,我总能在你的字画里看出你的心性的表情,就好象我总会想起那年去南京在你那狭小的简朴的却又充满生机妙趣的家里,喝茶、聊天,你的少少的语言加上满身的和气再加上一清至骨的品性着实令 我的内心感动。在当下这样的感动于我少之甚少,我相信,书画是心性与品性的表征,在那一点一拂的逸笔撇脱里人性深层的一切玄秘与妙有都于刹那间幽显,这时,你内心里有多少含量就会在白纸黑字间暴露出来,一切的造作与遮掩都逃不过行家的眼睛。结果,你的作品就会被林散之、谢稚柳、沙曼翁等知者深情推重,其他的俗人俗眼怎会获知你笔下的秘密呢?俗人俗见也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心动”,“风幡之争”解决不了究竟大义。对于书道你是真正深明大义的智者,当世殊少有人及此。

虽然这几年我对书写的实践与思考完全转向了当代艺术与观念艺术的方向与领域,但愈对书写当代性的思考与实践,反而使我对书法传统的深刻精神有了更深一步的、或者说别一种视域的思索。做为古贤修为人格、培植心性、甚至参禅通玄的“见性秘术”的书法,在传统文人的笔下并未完全和深刻的解决终极问题,大多不过表面的有意无意间的书写,却加上了庄禅哲学的想象,赋予其想象中的意象精神,实际上中国古人的书写并未完全达到书法美学中所营构的幽玄的、诡秘的、脱俗的至高境界。我愈来愈觉得,书法的难懂远甚于对绘画的解读,吾人的哲学最讲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寸剑伤人……用最简略的语言表达最广阔、最绵迷、最幽深的精神。书法便是解决这种哲学思想的最佳利器。然而,它太抽象太玄秘太深不可测,不要说对它的修炼需要“磨砖作镜”的苦行,就对它具有深切的“懂得”与了知其中奥义,就殊难殊难了。当下书坛,在笔下幻化映显心性玄微者,几不多见,大多显得是聪明、技巧、知见、力气,但看不见书者的心性与品性。书道内里浸着的玄秘精神,唯有同样浸着的心性才能“如在镜中游”。兄是参透此间三昧的智者,弟从心里有着如此的理解。

有了如是的“蒙养”,下笔自有神气,神人假手,此之谓也。书画同源不同家,然殊途同归,皆代造化传言、传情而已,故而兄的画儿,逸笔草草、残山剩水、只鸟幽竹、古月老马……也都能“见得真性情”,没有一点当下画家的奇技淫巧、鼓努为力的卖弄与习气,这与你的书写修养直接挂上了钩,自然满纸云烟、气化氤氲,醒透清亮之气直指人心。我对当下学书者大多跑码头拜名师学画画,所谓名目繁多的这个“班”那个“班”,深感好笑,不是因为画画不好,而是大多处于经济、市场或急功近利之想,画出的画满纸的“死山死水”或无半点气韵与灵气,让人生厌。兄之画作,尺幅不大,却满纸静气、空灵荡逸,没有一点逞强、显露、造作之感,反而让人眼前干净,颇得静净之境。这是我对你的书画由衷喜爱的缘由。

当然,我觉得,书画在灵逸、风雅的气质里,如若更多朴野、无碍的“得大自在”,那么也许真会“桶底脱时大地阔”,虚空粉碎,一片干净,一切神遇而迹化。我盼望看到您更多无羁无绊、大朴不雕的笔墨造境,当然,我也完全相信,你会产生出无愧于书法史的当代书写,时间会等着印证。

好了!就此打住,言不尽意,别不一一。

2007.3.12

幽人任意

——漫议乐泉的书境


文|一了

一个“幽”字,在吾人文化里边,可谓深趣大矣。首先,我想到了幽深、幽玄、幽远、幽寂、幽邃、幽明、幽静······这么些玄妙通灵的“词儿”不知让多少学人墨客痴迷与冥想。

一个“人”字,前边加上这么个“幽”字作定语,这自然是一个不得了的称谓了,当下浮狂、迷乱的很多“界”能有“幽”之旨趣的人着实鲜见了,书界尤甚之。幽人任意适性起来,当然是"同自然之妙有,齐造化之功"了。

我以为,乐泉便是于书道澈见真性的幽人逸士。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幅条屏,由五块巴掌大的方纸片写得一封令我深深感动的信,这张散逸、空灵的墨迹便是乐泉先生的手笔,我不仅因他那见幽探微的笔墨气息而倾心,还因他于书道渊深的修养与识见而折服,在此,我将其精妙的文字摘抄几句和有心者共赏:

"近人研书,不谈境界,而妄谈书品。弟拒文字之侵扰,皆因其愈近虚伪而恶之。而书家者流尤为俗也。春宵听雨,秋宵观月,持一艺之境,达通悟之途,乐而为之。近承一了兄厚爱,弟既不通禅,亦非道中达人,既以布衣心境苦度,何敢再有他求。"

在庸俗文章满天飞的书法界似乎很少见到如此深透见性的文字了,内中孕含的精神洞见与脱俗襟怀令人感到一种莫言的怅然与沉重。

也许正是这种不染尘俗,孤心独运的脫俗之心才能使乐泉笔下幻化雍容荡逸的生生之气。吾人书画从来以体“道”证“悟”为艺术生命的极限境界,“养气”、“修习”以求“脱化”之境→即心灵的净逸与空明。清人张式于《画谭》中有句话:“未有心不和平而能书画者”。当下书界中人多以浪得虚誉与钞票而四处奔命,真正心气平和地修习书道者几不多见。因而,乐果先生内心的澄澈与宁静让我感慨良多。读他的《清朱彝尊词渔家傲》书作时,我的心完全融化其间→“生命的渊谷”!那虚静、空灵的笔墨里阴阳相生相合,一线入魂,界破了虚空,浑然无迹的气化为“道”的幻影→似禅!我想用“水银泻地”、“冰痕雪影”、“空潭印月”来作比自己对他书写的灵微体验。

我不仅喜爱看乐泉笔下的淡逸与虚灵,亦喜爱他笔下的苍茫朴野的磅礴之气。那一开一合、一推一挽、一虚一实、一伸一屈的态势令我着迷不已,这种洞鉴书道玄妙深趣的姿影于当下书界绝少见到。吾人哲学以为天下万物无不生气贯乎其间,一朵花开,宇宙随而产生;一粒微尘便是一个大千世界。物的内部气脉贯通,互为参融,俨然为一生命单元。而此单元是整个宇宙生命大整体的一个单元,它以其生命涌荡于大化生机的运转。宇宙犹如一个生命之网,万物的生命是个体生命单元于此网中的纽结生成。此一哲学精神深深渗入书道之骨髓。"书道玄妙,必资神通"(唐.虞世南),乐泉于此悟人颇深,他的每幅作品皆有“回互飞腾”之妙,皆因筋脉相连、往复回环之故。毎观其作,见其运笔必有一凛凛之势在,笔画内部荡逸着幽深绵秘的节奏与变化,“自始及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宋·郭若虚),从而化为一个融通一体又寓有节奏的生命单元。包世臣曾说:“运笔要得纵横之妙也”。乐泉之作,于此几近“脱化”之妙矣。

文行至此,我想到张怀瓘在《书议》中说过的一句妙论:'玄妙之意,出于万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无形而具绘画之灿烂,此寓于道也。要识幽微之理,必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独闻”"独见"便如庄子所言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独言绝相,无滞无挂,迥迥然独立的“独”之精神颇类乐泉所言的:“既以布衣心境苦度,何敢再有他求。”以期“持一艺之境,达通悟之途。”苦心孤诣的乐泉所“独闻”“独见”的“无声之音,无形之相”自然是出于万类之表,伏于杳冥之间的幽玄妙义,是俗人俗眼所无法彻见的。但从他那风神幻逸、天机自动、气化氤氲的创构中不难看出他的独化神工的“几近乎道”的挥运之术。

难怪在早些年著名学者、书画家谢稚柳先生观其作品,称其“书体多变,雍容回荡,自成风貌,近世书手殊难得也”。沙曼翁先生早在十年前即首肯道:“今人能将魏碑写活的,唯赵悲庵、康南海、于右任三家,如果乐泉能勤于学,而得于心,将能与上述三家相伯仲,凡真知书者,当知吾语非妄也!”二位先生所言皆胸口直吐,读来让人爽快。

幽人韵事,总在自适其乐。诗以冲口直吐,书以无法而法,画以无意皆意,行以随缘任运……

乐泉之书、之诗、之画、之人,亦然。

1999. 12 原载《东方书法》

END


— — — — — — — — — —

图片摄影:

十方艺术机构

主编:李洁

— — — — —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