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加罗尔,印度第五大城市和高科技中心,被誉为“亚洲的硅谷”。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的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科技研究的枢纽,其中的印度科学学院是印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和研究所。其他重要的研究院还有印度天文物理学学院、拉曼研究学院、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等科学研究中心、印度国家生物学中心和印度统计。 在软件方面印度显然有很多优势,因为印度人英文比较好,同西方国家的沟通比较通畅一点。而班加罗尔,它的软件工业是非常发达的,全世界75家顶尖的软件公司有30家落户在此。在印度,有4500家高科技企业,班加罗尔集中了印度软件人才的35%,它创造的IT产值也占了印度的三分之一,它已经形成了科技软件服务中心。 从前印度能够获得大量外包业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价格低廉,人才需求是由成本驱动的,然而现在形势变了,班加罗尔已经彻底更新,现在是工程师的质量推动了需求,如今选择班加罗尔是因为做得足够好,并且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够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并创造出新产品。 虽然新德里、孟买和浦那同样也拥有相当不错的人才储备,能够满足公司建立15-30人技术团队的需求,但如果公司的想法是要建立一个两百人以上的大型工程团队,班加罗尔才是上选。科技公司正放眼全印度,试图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构建更好的工具并解决问题。班加罗尔在这个领域的优势更为明显。 就连亚马逊也在班加罗尔设立了一个团队,跟帕洛阿尔托(美国加利福尼亚)、北京等其他中心那样,开发其支持AI的产品A9,这款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产品搜索、云搜索、视觉搜索,增强现实、广告技术和社区问题解答等领域。 印度尼西亚的电商平台Tokopedia在新德里拥有一个百人规模的工程队伍,为公司的技术需求提供支持。Vishal Gupta是移动部门的工程主管,他对志象网说,东南亚的技术生态系统还不够完善,所以他们对印度工程师的需求一直在增加。 班加罗尔的成功,主要归结为三点,环境、教育和政府投入一是自然环境。 上世纪50年代初印度刚刚独立之际,尼赫鲁政府为选定班加罗尔作为印度的高科技发展基地,其主要理由是,班加罗尔的空气质量很好,符合精密制造业研究发展的要求。另外,由于环境、气候条件好,大批科技人才愿意前来这里定居,有利于吸引人才。正是从50年代开始,印度负责火箭和卫星空间研究的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印度科学研究组织、国家航空实验室、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公司等一批国字头的高科技研究机构在班加罗尔安营扎寨,形成了以空间技术、电器和通讯设备、飞机制造、机床、汽车等产业为龙头的一批产业,逐步奠定了班市雄厚的科研基础,成为印度有名的“科学城”。 二是教育环境。 卡邦从70年代开始进行教育改革,目前是印度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邦之一。现在,卡邦共有工程学院125所,在数量上居印度首位,是美国工程学院数量的一半。班加罗尔还云集了如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国家高级研究学院和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等许多名牌大学。 由于有上述条件,班加罗尔从80年代末期开始吸引了国际软件和高科技公司的注意。1987年开始,德州仪器开始在班市开展外包业务。1991年,国际商用机器IBM进驻班加罗尔。 之后的通用电气在此设立研发中心,才真正标志着班加罗尔作为高科技之都的“第一桶金”,正式开始了其蓬勃发展的历程。 三是政府扶持。 创业伊始,班市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最后一英里障碍”,即所有管道都铺设好了,如果只有最后一英里没有通,整个系统就无法工作。当时对于软件公司来说,这个“最后一英里障碍”就是数据传输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政府于1991年投资兴建了可高速传输数据的微波通讯网络SoftNET,“这在当时是个创举,至少满足了10年内软件企业的发展需求,这也为后来班市能够不断吸引其他著名企业前来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1999年,印度成立IT产业部,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专门设立IT部门的国家之一。2000年10月17日,印度IT法案生效,为该国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此外,政府还提供了完全免税的进口硬件和软件,到2010年前为止免除公司所得税(最高比例达90%)、允许设立100%外资独资公司、购买国内资本货物时免除消费税等许多优惠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