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论语》之7:吾必谓之学也

 百科知识博览 2019-05-30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大意是:

        子夏说:“注重实际的德行,不沉溺于表面上的声色犬马;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以身许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能够做到这样程度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什么学问,我一定说他已经学问很深了”!

      个人理解:

      作为孔子的学生卜子夏,完整的继承了孔子观察人的标准,其实在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学派,非常注重生活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一定要力行自己的价值观,儒家的价值观念其实就是“孝悌忠信”,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够践行这些基本的价值观,读不读过圣贤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做到了,因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践行自己的价值观!这也是最大的学问。

        可以想象,孔子对于道德建设是高度重视的,一个人读书虽多,但是他们在生活中不去践行,也做不到“孝悌忠信”,那就是大问题,那就说明这个人不会做人,即便读书很多,其实也是严重脱离生活实际。

      孔子一直强调“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切学问都必须源于生活,同时必须为生活服务,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在生活中做不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那么脱离生活实际去读很多书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看到了孔子的教诲,子夏的解释,我本人豁然开悟,过去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只要读书好,其他事都不要管”,感觉这种疯狂的功利性应试目的,其实对人性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焦虑,也是高分低能的根源!因为我们企图脱离生活实际去寻找应试的优胜与捷径!

余超林精读《论语》之7:吾必谓之学也

2019-3-8于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