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士懋经验:五苓散治愈颈椎病头晕医案一则

 百花堂快乐至上 2019-05-30

导读:

没想到颈椎病头晕还可以用五苓散?此例病患所以有效的原因,关键即在于取微汗,因为“汗之出,必肾中阳气,通过纹理网络系统,直达腠理毫毛,阳运周身,犹红日朗朗,阴霾自散,晕眩自除”。

五苓散(饮邪上干)

作者/李士懋

李某,男,35岁。2007年11月16日初诊:头晕二年,无呕吐及物旋,转颈时晕重

诊为颈椎病。

脉弦减,舌可。

证属:饮邪上干。

法宜:通阳化饮。

方宗:五苓散主之。

桂枝12g 茯苓15g 白术12g 泽泻30g 猪苓15g

图:白术

3剂,水煎服。二小时服一煎,多饮暖水,取微汗

//////////

2007年11月19日:药后已汗,头晕未犯,已无不适。脉弦减,舌可,苔白薄腻。

上方加干姜6g,半夏12g。

7剂,水煎服。

//////////

2007年12月7日:头未再晕。脉弦、舌可。

证属:少阳枢机不利。方宗: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9g 黄芩9g 党参12g 半夏10g 生大枣6枚 炙甘草6g

7剂,水煎服。

五苓散证,《伤寒》《金匮要略》中共载11条,剔除重复2条外,剩9条。所主病证多为两类,一是太阳表热入腑,水热互结;一是水气上冲

太阳表热入腑者,表现的症状有两组,一是表热不解;二是水液代谢失常,出现消渴小便不利。热与水结而热不易除;水与热结而水弥漫三焦,水道不利而渴、小便不利。水与湿同类,湿温有“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横”其理相通。温病治湿热相合者,有分消走泄法,仲景治水热互结之五苓散证乃通阳利水法。

若无太阳表热,因阳虚气化不利,水饮内停而水气上冲者,亦以五苓散通阳利水。如《金匮要略》:“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此条即无太阳表热。

本案即属寒水之气上冲而引发的头晕。以其脉弦而减,弦为阳中之阴脉,弦为虚,弦为减,弦亦主饮。阳虚气化不利而饮蓄,上干则头晕眩,故本案取五苓散治之。

五苓散中桂枝通阳气化以利水,苓术培土以制水,泽泻、猪苓利下焦之水饮。水去,热无所倚而易散,阳通则水易化。其服法为“多饮暖水,汗出愈。”汗之出,必肾中阳气,通过纹理网络系统,直达腠理毫毛,阳运周身,犹红日朗朗,阴霾自散,晕眩自除。

图:桂枝

推荐书籍  

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1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