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预测评说 周易预测是不是宿命论

 中医沙龙 2019-05-30

周易预测评说

中国图书出版社200612月版

第一篇  是与非

本篇提要:本篇比较全面、深入地讨论有关周易预测的理论是非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迷信问题、骗术问题及学术地位问题。

第一章  迷信问题

第六节  周易预测是不是宿命论

这一节讨论人的命运的可知与不可知、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的问题。这里谈论的命运是广义的,既指单个人一生的走向、趋势,包括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趋势与结果,也包括群体活动的趋势与结果。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人的活动的趋势与结果可以策划、预计和预见,那么这种活动的趋势与结果可不可以预测呢?

在关于周易预测是唯心主义的批判中,有人说无视客观规律是唯心的,有人则说只讲客观不顾人的内心是唯心的。比如,赵京生《三命通会白话注评》一书说:

世间万物是复杂的,特别是人,思绪万千,情性各异,仅仅摆弄客观的构成因素,而忽视或抓不住其内心,这样来掐算人生显然是唯心的。(第12页)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我们固然承认思想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但人的行为是否就毫无规律呢?人的思想又是从何而来呢?事实上,人作为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人的思想必然打着自然与社会的多重烙印。人的内心不管多么复杂多变,都不能否认人的行为、人的命运有着客观的规律。

但是,在学术理论界,在承认客观规律普遍性的前提下,人事、人的活动、人的命运的客观规律性几乎成了一个例外或禁区。比如,赵鑫珊《诗化自然哲学》一书对自然科学家关于自然规律的揭示极力赞赏,对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论反复咏叹,但对人的命运却仅仅承认其偶然性,甚至单纯归结为偶然性。书中说:

人的一生道路即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随机的,带偶然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人的一生路程有点象布朗运动分子的路程,难以预测,……人的命运多少是个随机变数。命运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算命先生所说的静态过程。布朗运动中的分子路线是100%的随机变数,人的命运仅在某种程度上是个随机变数。因为我们自己还有主体能动性,起来同命运搏斗,“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语)。(第213页)

很显然,这里把人的命运归结为随机变数主体能动性两个方面,而排除了规律性,回避了随机性、主观能动性与规律性的关系。美国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一书指出:

量子不确定性最有破坏性的影响,……在量子论范围内谈论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是要把人引入歧途的,因为不确定是相对于某种确定的东西而言的。(第483页)

量子论中的描述本质上是统计的描述,个别的量子事件的随机性已同它们的偶发性和非因果性相混淆了。如果事情真是如此的话,那么量子物理学中就不应当存在规律,而且实际上也就没有科学了。(第485页)

显然,用布朗运动分子的随机性来证明人生命运的偶然性和无序性是并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人固然可以扼住命运的咽喉,但这并不说明人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而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谓扼住命运的咽喉,在本质上也就是认识和把握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条件。因为你只能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不可能无视这个命运,不可能消灭这个命运。只有承认命运的存在,才谈得上去扼住它的咽喉;只有了解命运,你才能知道怎样去扼住它的咽喉,以及在扼住它的咽喉之后去干些什么。

实际上,《诗化自然哲学》承认浑沌中也存在着规律(第249页)。既然如此,人的生命活动怎么可能没有规律呢?人的生命也是从浑沌开始的,也具有初始规定性,也是多种相互依存的因素和众多的初始条件所造就的,因而也是一个给定的系统。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能是这个给定系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可能是没有前定条件的主观能动性。辩证法的规律如果具有无所不包的普遍意义,它就应当承认人的命运也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决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多样性、有序与无序、静态与动态、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的有机的统一。

《诗化自然哲学》在考察自然事件的两类定律即因果律(决定性定律)与机遇律(非决定性定律,亦即几率)的关系时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几率(或机遇)定律只不过是由更深一级的物理世界中的因果关系所引起的。决定性定律才是绝对的、最后的。几率(机遇)定律仅仅是决定性定律结果的近似。(第294页)

人事活动及其社会环境的作用机制与自然界相比有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命运问题上,这两大定律的关系会不会颠倒过来,即机遇律成为绝对的,最后的呢?显然,要一个严肃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恐怕也是困难的。《诗化自然哲学》就反对这样的结论,它的结论是:

人的一切行为的基础是人类生理需要。心理学的基础归根到底也是生理需要。”(第336页)

所谓生理,也就是人的自然之理。显然,把人的一切行为及其心理归源于生理需要,实质上也就是把人事的或人的命运的机遇律归源于因果律。或者说,对于人事或人的命运来说,与自然界一样,也是因果律或决定性定律居于绝对的、最后的地位。基于此,应当说《诗化自然哲学》的结论本身是相当深刻的。但是,与周易那种从天道中追寻人事或命运的终级动因的思想相比,该书的观点则相形失色。因为生理毕竟不能等同于天道,心理也不能等同于思想或主观能动性。它们不仅有内涵的差别,更有层次的差别。但是无论如何,《诗化自然哲学》最终又否定了偶然性在人事或人的命运中的最高地位,还是令人欣慰的。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当然并不奇怪,因为姑息形而上学的偏见必然不适当地强调人事中的偶然性,而随着哲学思考的深入,又不可避免地要承认人事中的必然性。

现在的问题是,肯定人的生活、人的命运具有规律性,这是不是宿命论呢?马全民《哲学名词解释》对宿命论的解释是:

宿命论是一种反科学的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历史事变、社会进程、个人祸福都是由一个名之为命运的、超自然的力量所预定的。命运主宰一切,人们必须服从它的支配。凡是命中注定的东西都不可改变,一切变革现实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

由这一解释可知,从本质上讲,宿命论的特点主要有两条:一是认为命运是由超自然的力量决定的;二是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如果我们把命运理解为规律,会更有助于澄清理论上的是非。近代唯物主义之所以不能与宿命论划清界线,就在于它在否定了超自然力量、承认规律的客观性的同时,不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按《新华词典》的解释,命运一词有两义:一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二是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这第二义表明,第一义中含有规律之义,所以才能引伸出发展变化的趋向这个喻义。虽然趋向或趋势不能等同于规律,但它们受到规律的制约,是规律作用的表现。词典中注明迷信者认为命运是生来注定的,说明对命运可以有不同的认识,但不会影响其基本意义。命运一词本质上讲的就是人生境遇的规律,哲学上把命运视为贬意词,是从迷信、超自然力作用的角度来观照的,这本来就有片面性,没有揭示出命运的更深、更高层次的哲学意蕴。当我们不是从超自然的角度、而是从客观实在的角度来理解命运的时候,难道它不正是规律的表现吗?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认识规律、了解命运、预测未来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盲目性,自觉地掌握命运,能动地改造世界。周易预测不仅没有违背这一点,而且明确地坚持了这一点。《系辞传上》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传下》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里所强调的都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也强调了预测的目的所在。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一书也指出:

不变性联系的观点把因果性看作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在一个无限的事实范围内),而把规律性看作是一种可预测性的东西,从而把它自身与那些例子相联结,在这些例子中预测能够终于得知是真还是假。(第415页)

从这样一种观点来看,科学的职责就是要使得过去不可预测的东西遵循规律,从而使它成为可预测的。因此,科学的成长就是增加可预测的范围,或者是增加纳入规律的内容。(第415页)

实际上,把周易预测视为宿命论,在思维上本来就是自相矛盾。因为主张宿命论,就是主张听天由命,排斥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所作为,既然如此,人们又何必预测呢?而既然要预测,就是要寻求对策,寻求趋吉避凶、趋利避害的途径和办法,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应对乃至改变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可能出现的对自己不利的情况。这完全是对命运的一种挑战,又怎么是宿命论呢?

总之,周易预测探索人事活动和人生命运的规律,无论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角度讲,都不是宿命论,而是反宿命论的。相反,否定人的命运可以预测的人才是宿命论者,因为他们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是无所作为的。如果我们否定命运的存在或认为命运不可知,又强调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实际上把主观能动性绝对化了,那才真正走向了唯心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