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饱隔 、暖气、胃痞满|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第172期】

 有缘者可网诊 2019-05-30
今日练习

张某,女,45岁。

患者双足麻木8年余,遇冷则小腿挛痛,针灸服药而罔效。饮食二便均正常,月经如期。自汗,时常恶风,多喷嚏。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处方:____汤,一剂。(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药后麻木几乎消失,原方加味继续两剂善后。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171期】

上期原医案

王某,女,62岁,就诊于1998年3月。

患者嗳气两月余,伴有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咽干、口干、喉中异物感,头晕目眩,咳嗽,大便干,舌苔白,脉弦缓。

辨证分析:弦脉主肝,肝郁化火,肝火循经,上行头目;气血壅盛络脉,见头晕目眩;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见喉中异物感。

缓脉主脾虚,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故而嗳气。

此乃湿郁不化,治宜理气化湿。

处方:

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神曲10g、苏叶10g,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后,嗳气愈,恶心,头晕好转。

按语

嗳气出自《丹溪心法》又称“噫”、“噫气”。指气从胃中上逆,气出有声,其声沉长,不似呃逆声急短促,多因脾胃虚弱或胃有痰火食滞等以致气滞中焦,胃失和降所致。

此例主因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湿郁不化为本,胃失和降为标,今标本兼治故方中加苏叶宽胸利膈,顺气;加神曲归脾胃经有消谷之长功,因此服而效佳。

相关经典原文学习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