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学】豺狼虎豹之药

 昵称o5htyfHT 2019-05-30

[中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分类无非是三种,第一种是《神农本草经》的上品、中品和下品;第二种就是现在教科书上的按功效分,解表药、泻下药、清热药、补益药等;第三种就是按照药物的形态来分,植物的,动物的还是矿物的,植物的是茎药、叶药、花药和果药。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教科书上的按功效来分,清楚明了,要解表就到解表药中找解表药,要泻下就到泻下药中找泻下药,这个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检索上的方便,但是这种方法有非常严重的缺点,这个就要涉及到药的本身的邪正,因为我们知道气分正邪,人分好坏,那么药也分正邪,药中有好人、坏人,有君子有小人,这一点由于按功效来分,所以被抹杀了。这一点在我们遣方用药中至关重要,如果开的药都是虎豹豺狼,那么伤人性命,如果都是正人君子,即使不对证,也不会出大问题。

所以在这里再次跟大家强调一下,在学习中药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别正邪,分清善恶,哪些是君子之药,哪些是小人之药,要一眼即明。这一点《神农本草经》上品中品和下品的分类方法是我极力推荐的,什么叫做上品中品和下品呢?神农本草经的序中已经说了,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说了什么意思呢?上品可久服,中品介于有毒和无毒之间,下品都是有毒的,不可久服,说白了就是上品养气血,中品调气血,有时候会耗气血,下品是伤气血,只能偶一用之,这个是我们开方用药的大前提,要知道哪些能久服,哪些不能久服,哪些伤气血,和气血,调气血,补气血,这些都要知道。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人一开方全蝎蜈蚣就上了,全蝎蜈蚣都是虎豹豺狼之药,大家都知道蜈蚣蝎子有毒,它们都蜇人。一个新手就把这两味药开出来了,拿教科书一对,全蝎蜈蚣搜风通络去风湿,一看是这个病就开吧,这就是善恶不分。就像吴茱萸汤一样,吴茱萸有毒,不能久服,久服伤耗气血,怎么能给一个虚弱,身体有寒积在下面的病人开吴茱萸呢?道理是很简单的,你的下手都是些虎豹豺狼鹰犬,它们是利国利民还是残害百姓?现在的医生往往都开一些鹰犬之方,用一些鹰犬之药,全蝎蜈蚣、威灵仙、羌活、藁本、红花、仙茅等类似之类的药。恰恰把一些好药,正人君子之药闪到一边不用,比如说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麦冬、玉竹、黄精、竹茹、陈皮,这些都是正人君子之药,反而喜欢用一些毒烈之药,干姜开到六十克,附子开到一百克,吴茱萸开到六十克,还有用木鳖子之类的药,都是开些耗伤气血之类的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呢?第一是教育的问题,不按上中下来分药,第二个是人们急功近利。鹰犬多好使啊?鹰犬可以抓兔子,你看现在企业都喜欢搞销售,卖出一件东西可以得到一份钱,其实恰恰相反,真正好的销售不在销售上,真正的治病不在通经活络上,因为好多老年人,得了风湿病久治不愈,天天用去风湿的药不断去痛,结果越来越厉害,之所以风湿这么顽固,是因为整个气机弱了,气血不足了,邪气向里侵攻,正气向里塌瘪导致的,反而调动正气去攻病邪,越攻越严重,就像你的力量是一分,敌人的力量是五分,你是采取攻势还是守势啊?这不很明显吗?攻城是要十则围之,自己的力量是敌人的好多倍才能开战,双方力量均衡都不要开战,都要采取守势和亲,要跟对方调和,不要上来动不动就开战。很多病入膏肓的,很可怜,吃的都是攻伐之药,越攻气血越虚,越虚病情越重,越重又用更猛的药,这个就是恶性循环。第三,人们不明事理,不知道这个病是怎么回事。不外乎就是这三点,第一是教育的问题,让人不知道有上中下三品,第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也如果这样,风湿就去风湿,寒就去寒,热就清热,这和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什么区别?没有任何区别,这个体现了急功近利,得了病马上想好,最后一个是不明事理,中医的理论没了,道理讲不清了,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你说说眼重要还是心重要?所以在这里再跟大家说一遍,好好学习上中下三品药,护人正气,正气有一分,邪气不敢进一分,正气长一分,邪气退一分,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能拔苗助长。

[常用的中药]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陌生的事物向熟悉的事物上靠,去理解,这是认识自然世界简便的方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药就要拿食来套,药食同源的,只不过药的偏性多一些,食的偏性小一些,食可以养命长吃,养气血,药是调气血,治病,如果在药上不理解,可以往食物上套。

比如四气五味,有些四气不是很明显,大家可以看一下食物的属性,温凉寒热,就会看出很多食物归为凉的,但是吃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是凉的,温的也没有温到哪里去,就是说事物的寒热温凉不明显,其实我非常不推荐大家天天把食物属性表挂在嘴边,用来指导饮食。吃什么好与不好,每个人都有自我感觉,有的人吃白薯烧心,那就不要吃白薯,有的人不愿吃香菜就不要吃,有的人愿意吃香菜那就吃香菜,每个人气血运行都有特异性,不要刻舟求剑。有的病人告诉我说,他的医生告诉他,水果、鸡鸭鱼肉不能吃,天天喝粥吃馒头,这样下去这个人的气血从哪里来啊?当我告诉有的病人什么都可以吃时,他们感觉从牢中解放了似的,所以有的时候刻舟求剑照本宣科就非常害人,医生说每句话要非常慎重,不要觉得自己学了很多东西,看了很多书,就可以翻云覆雨地去影响病人,这个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你看我们一个月能吃多少种东西,主食也就那么几类,一个月下来炒菜翻来过去也就那么几十种,不会太多。同理我们用药用方也是一样,常见病也就那么几十种,病机也就那么几类,反过来掉过去都是相似的,用方就是几个方,常用药二三十味,四五十味,仅此而已,每每听别人说用药非常灵活,三百多种药,上千种中药,甚至上万种药都在用,这个有点哗众取宠,这个不可能,人大部分的疾病就归为那几类,大家看方书时有上千上万个方子,其实哪用得了那么多方子,那么多方子只不过告诉你万事万物变化万端,但实际变来变去就那么几种。

比如说祖国山河大地处处有美景,但是你一生能走几个地方呢?每天不都是家里、班上再加上一个娱乐场所吗?很多都是仅此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工厂,就是这么回事,这个走好了,你的一生就会很平坦,用药也是一样,就那二三十味药,如果能如实掌握,确实了解它们的药效,那么四五个方子,反复应用,量上不断加减,药味上调来调去,就能应付绝大多数疾病。很多疑难杂病可能很长时间遇不到一个,只要能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你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夫,不要上来就一定要攻克癌症,一定要攻克某种疑难杂病,用一个奇方,用一味奇药,这个都是舍近求远,不符合中医的中庸之道,你研究一辈子也研究不出来。

常用中药就说到这里,上品药占绝大多数,然后在加上中品药两三味,下品药一两味,就构成了常用的中草药,日常用度就足够了,然后在临床过程中不断精熟,向外扩展,用一些特异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