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六十岁的人餐后血糖10.4正常不正常?需不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天天听健康 2019-05-30

【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经常有朋友问:五六十岁的人餐后血糖10.4正常不正常?要不要采取点什么措施?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着另一个潜台词:老年人的血糖是不是可以稍高点?事实上,无论多大年龄,除了妊娠期这个特殊时间,所有人实行的血糖标准都是一样的,因为高血糖与糖尿病并不会因为年龄大小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会有所不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血管管理的分级管理标准是: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及)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由此可知,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是10.4mmol/L,则提示处于糖尿病前期,而且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 测量时间 每个人消化吸收功能强弱有不同,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不同,但在餐后2小时时消化吸收基本完成,因此把餐后2小时的时点作为了衡量餐后血糖高低的标准时间点,也就是说要测量餐后血糖只有检测这个时间的血糖才有可比性,要注意餐后2小时时是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

  • 空腹血糖 除了餐后2小时血糖,还有一个进餐后8-12小时的血糖也是衡量所有人血糖正常与否的时间点,即空腹血糖。在判断血糖正常与否时,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都处于正常范围才属正常,两者是并列关系;但只要有一个超过正常水平即属于异常,两者是或者关系,所以要排除血糖的异常,两个时点的血糖都要检测。

  • 胰岛功能 当发现血糖异常升高时,应检测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了解自身胰岛功能受损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受损程度不同以及胰岛素抵抗现象的轻重不同,在采取干预治疗措施时的侧重点略有区别。

  • 血脂检查 血糖升高最大的危害在于对血管的损伤,但在血管损伤的基础上有脂肪沉积其上并引起炎性反应导致脂肪变性后,破坏并取代血管正常组织即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避免脂肪沉积非常重要。因此,血糖异常时对血脂的控制要更加严格,尤其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至少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

  • 并发症筛查 血糖的升高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有一个逐渐升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有可能对血管产生的损伤和病变,但往往又没有任何症状表现,经常可以见到不少患者发生了脑梗、冠心病就诊时才发现早已患上的糖尿病,因此血糖升高时应对心脑眼肾等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有病变的发生。

综上所述,只要血糖超过了正常水平即应对发生原因及对身体可能带来的损害做清楚的了解,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合理饮食 这是减少血糖来源,减轻自身血糖调节负担的主要措施。但要注意控制饮食不是简单地吃什么或是不吃什么,而是要限制三餐摄入的总热量,其中以控制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摄入量为主,通常男性每日主食量以6两左右为宜,女性以4两左右为好。

  • 多做运动 这是增加血糖去路的有效措施,运动可以增强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这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而血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但运动要有一定的强度,最简单的判定方法是:运动时要出汗,且出汗持续时间应持续30-45分钟。

  • 规范用药 采取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血糖仍然达不到正常水平时,不应拒绝降糖药的帮助,这不仅能将血糖尽快降下来,还可解除长期高血糖对胰岛细胞功能的抑制,有助于恢复部分胰岛功能,阻止与延缓病情的进展。有研究显示:在糖尿病前期配合相应降糖药的使用,有效延缓糖尿病发生的效果可长达15年。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