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因素让葡萄酒达14度以上?

 难得来 2019-05-30

最近有酒腻子问:以前红葡萄酒普遍12度,为什么最近遇到的都是13、14度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

今天红酒君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为什么酒精度这么高?!

首先要说的是,酒精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这么多人科普过,就不再赘述。

但是国人就好这一口,觉酒精度高才...

带劲。

因此一些酒庄为了迎合国人口味,任由酒精度上涨。

控好酒精度,中国市场不用愁。

酒精度也能控制?难不成加酒精?

当然不是!

常规葡萄酒是不允许添加任何东西的。(少量的二氧化硫除外)

当然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就是当年天气实在太差,葡萄普遍不熟。一些地方(例如波尔多)允许加入少量的糖,将酒精度补充到平均水平,但这种情况不多,而且加糖的量也有严格规定,并不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

那有什么方法增加酒精度呢?

常规的方法有三,不常规的方法有一。

先说常规的手法。

第一是挑品种。

一些葡萄品种天生就是高酒精度的,例如歌海娜。

这属于“天生就强”型。

歌海娜广泛种植在温暖的产区,如法国南部,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地。

歌海娜酿造的葡萄酒度数在13、14度左右。

在意大利的撒丁岛,歌海娜甚至能酿出高达15度的葡萄酒。

另外两个方法就不是“天生就强”,而是“天生要强”

晚摘风干,就是人为加强酒精度、浓郁度的方法。

顾名思义,晚摘就是葡萄熟了,先不鸟它。

让它挂在枝头上反省反省。

这样做的好处有俩。

在树上继续生长,能增加糖分;挂果时间长,干瘪之后水分就减少些许

晚摘一般是延迟一到两个月采收,再晚的话就被鸟吃光了。

过熟的葡萄完全发酵后,酒精度也可达到14度。

当然,一般生产晚收葡萄酒的地方都不会把葡萄完全发酵,通常会保留一点甜度。

除了晚收,还有风干。

风干的思路跟晚收正好相反,风干一般会提前采收葡萄,然后放置室内自然风干3-5个月。

有点像做葡萄干。

为什么要提前采收呢?

因为要保留更好的酸度

晚收有一个缺点,葡萄过分的成熟,果实就只剩下甜味。

搞不好就会像爱情,甜到哀伤。

而提前采收、风干浓缩,可以令酒更平衡,不仅有饱满的糖度、还有酸度和风味。

不过风干酒由于酿造成本高、制作周期长,价格会比较高,如阿玛罗尼。

最后还有一种不常规的方法,能够便宜高效地提高酒精度。

而且还很粗暴!

那就是直接加酒精!

准确来说应该是葡萄蒸馏酒。

一开始不是说葡萄酒不可以直接加酒精吗?

是的,但是这种情况真的不一般。

因为这是加强型葡萄酒,比如雪莉酒、波特酒、马德拉酒等等。

一开始加强酒精,并不是为了喝得爽。(后来发现真的挺爽。)

而是为了保证葡萄酒在远洋运输中不变质,才出此下策。

因此加强酒被排除在“常规葡萄酒”的之外,成了小众的圈子。

现在越来越多有追求的酒庄并不是追求更高的酒精度,相反,更多是避免过高的酒精度

酒精度过高,会带来令人不适的灼热感,同时过高的酒精度、浓郁度,会带来“暴发户”的感觉,而贵族是追求优雅。

所以勃艮第的酒买最贵也是这样原因。

由于全球温室效应,世界都变热了。

各地的酒农都hold不住。

原来不适合的地方变适合了,原来适合的地方,变不适了!

勃艮第这种追求极致风土的产区,迎来不少的挑战。

而英国南部,由于气候变暖,都开始种葡萄酿酒。

真的魔幻。

温度更高,更多的二氧化碳,对于植物而言,其实...还不错哒!

植物靠光合作用吃饭,二氧化碳就是他们的大米。

食物多了,植物的小日子当然是越来越滋润。

但对于酒庄而言,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酒庄需要的是葡萄中的“窈窕美女”,结果葡萄全吃肥了,全体变成“肌肉猛男”。

酿酒师哭晕在酒窖!

未来的酿酒界,在风云变幻的气候突变的大时代下,充满未知数呢!

文|诗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