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少生病,才能长的又快又好。用一招,就可以轻松解决孩子的脾胃问题。超级适合新手爸妈的小儿推拿操作,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温馨提示:文末有福利哦~ 我们都知道,孙俪娘娘是出了名的好妈妈,她经常在微博上晒儿子等等、女儿小花,这两个孩子被她养的非常壮实,长得也是虎头虎脑,特别招人喜爱。 为什么娘娘这么会养娃?其实,早在2014年,她就分享过「让孩子少生病」的秘方——小儿推拿。 确实,小儿推拿因其「不打针、不吃药」就能解决孩子感冒发烧甚至腹泻等病痛,深受父母们的追捧,明星父母们也不例外。 除了看西医,用抗生素之外,越来越多聪明的父母,懂得了用我们传承了一两千年的中医瑰宝来解决孩子的健康问题,让宝宝吃得香睡得好,少往医院跑,少生病,长得高。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小儿推拿中常用的穴位——脾穴。 何为中医之脾?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肌肉四肢,脾虚的小朋友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脾吸收精微(相当于所需营养特质),分布精微,身体脏器所需营养物质需要脾的吸收和供给。 从这一角度来说,脾相当于发动机、兵工厂,当脾的运化功能强大,身体其他脏器就能够吸收到更多的营养物质,故而有「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之说。 自古就有「小儿脾常不足」的说法,胃小且脆,容物不多,所以小儿脾胃的调养护理就十分重要,若调护不当就会发生脾胃病症,进而影响全身气血津液的化生和气机的升降,导致全身诸多病症的产生,影响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脾穴的位置和推法 想为宝宝健脾的妈妈们,脾穴的推拿方法可以学起来~ 穴位:位于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属线型穴位。 操作:用推法。分补脾、清脾、清补脾3法。 ✦ 补 脾 ✦ 自指尖推向指根,用于虚证如脾虚泄泻。 ✦ 清 脾 ✦ 自指根推向指尖,用于实证如伤食、积滞。 ✦ 清 补 脾 ✦ 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证,如消化不良。 有云:「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而运脾之于推拿就可用清补脾独穴即可实现之。 次数:清补脾1000﹣2000次(5~10分钟)。 作用:健脾调中、补血生肌、消食滞、化痰涎。 主治:伤乳食、消化不良、脾虚泻、疳积、脱肛、黄疸、湿痰、虚喘嗽、慢惊风、隐疹不透等。 脾穴,在生活中怎么用? 脾穴作为独穴,可以解决很多孩子生长中困扰家长的大问题,例如: 1、慢性咳嗽:可以只用补脾一穴,每天推约6000次; 2、脾虚胃弱的纳呆(不爱吃饭):可以只用清补脾一穴,每天也推6000次。效果还是不错滴。 难怪140年前,徐谦光即把独穴补脾土比作「六君子汤」。 小贴士:六君子汤是传统中医为数不多的经典名方之一。 它主要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等六味中药材组成,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效。 通过配伍后,其药性中正,不偏不倚,犹如君子有中和之意,又符合中庸之道,所以中医界把他们称之为「六君子汤」。 小儿推拿的优点是什么? 看完脾穴的应用,我们来聊聊小儿推拿的优点。 儿推泰斗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代表人赵鉴秋教授之子及学术传承人宋飞老师说过,对于小儿推拿大家可能有很多的理解,其实八个字就可以代替——以指代针,以穴代药。 小朋友不舒服时,打针吃药都不容易接受,所以我们用手指代替针,以小儿外在的特定穴位来代替药物,帮孩子缓解症状、治愈疾病。 不同于成人针灸的循经取穴,小孩子的身体结构没有完善,形而未全,全而未壮,生理功能还需要后天去发育,所以拥有特定穴位和特定手法的小儿推拿,对于小儿养护是有着绝对优势的。 小儿推拿,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儿科的一个代名词。爸爸妈妈们想要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我建议大家先从学习简单的小儿推拿入手,学习《宋飞中医育儿课——小儿养护百科》。 点击图片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 为什么要报这门课? 很多人都在学小儿推拿,却不知道影响小儿推拿效果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在众多小儿推拿流派中,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有一个特点是取穴少而精,临症往往是三到五个穴位,就像三五味药一样,甚至擅长用独穴,用一个穴来治疗。 每穴操作时间长,并且疗效高,相对于其他流派的全身取穴,记起来方便些,操作起来也简单些,更加适合新手爸妈学习。 宋飞中医育儿课包括音频: 科学的育儿常识、常见疾病的讲解、日常护理的要点、儿童性格培养、小儿推拿的组方原则等重要内容。 并且搭配视频演示小儿推拿手法,给爸妈一个完整的学习包,拥有它,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 90% 的常见问题。 ▽ 本文作者:宋 飞 |
|
来自: 为什么73 > 《正an个人收藏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