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震关 | 关山古道岁峥嵘 铁马秋风入梦来

 lj0279 2019-05-30

在陕西、甘肃、宁夏交汇之处,有一座绵延不绝、高耸冷峻的山岭,它就是“陇山”。它莽莽苍苍,浩浩荡荡,从空中俯瞰,巨龙摇头摆尾,宛若一条横亘在黄土大塬上的苍龙。龙爪紧抓大地,龙首昂起宁夏,龙尾垂落陕甘,长龙连接陕甘宁,自北向东南逶迤而下。

陇山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所经过的第一道巍然屏障。正是在这条山岭上,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泾源、隆德、静宁、平凉、庄浪、秦安、清水等一些历史悠久的古镇和险关。古往今来,不管使者、官员、军队、商贾、僧侣、诗人,他们只有翻越了陇山,才能到达河西走廓,远走西域、中亚、西亚,实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陇山长约240公里,宽约40至60公里,分为南北陇山,北陇山即六盘山;南陇山即关山。陇山南段因其险峻,历来为兵将据守,谓之“关山”,关山东望汉中、西控陇右,呈南北走向横亘于陕甘边界,海拔在2000米以上,成为关中平原与甘肃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线。

陇山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以岭高谷深、聚险可守闻名于世,地处陕甘交界的陕西陇县,古称陇州,是历史上中原连接西域的重要通道,被世人誉为丝绸之路的咽喉部位。

汉代以来,一直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两代,张骞“凿空”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文成公主远嫁西藏,都从关山古道经过。关山古道是中国史册和历代文人墨客经常提及的重要通道。

关山古道是古人跨越关山(即陇山),沟通中原和西域的通道,分三条线:秦家源古道,咸宜关道和关陇大道。

关山古道的北线,即秦家源古道,是关山古道最早的一条干道。这条干道的大致走向是从张家川县恭门镇经马鹿、羊肚子滩、秦家源至陇县固关。南线即咸宜关道。从陇县西行经咸宜村,在崖付沟口分途进沟,一路上行经马鞍子、骆驼巷、鬼门关至蔡子河,再经驿程沟至长宁驿,一路经碑志梁,出黑沟接南寨铺。中线即关陇大道。开辟于西汉初期,由固关、大震关、安戎关、付汗坪分岔上老爷岭,下山直通马鹿,再经恭门直指陇城,或由马鹿向南经长宁驿至清水、天水,从而形成了丝绸之路过境天水的南北两线。

关山古道中,作为官道使用时间最长的也就是陇关道,它和古丝绸之路的关系最为密切,“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说的就是当时关陇大道繁盛的景象,自秦汉以来,关陇大道马不停蹄,人未断流,丝绸、陶瓷、茶叶、战马从这里往来中西,僧侣、官员、军队、商贾都从此经过,关陇古道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这盏长明灯从未熄灭。

悠悠古道离不开雄关险隘和星星点点以供行人休憩的驿站,关山古道上有不少关隘和驿站,关隘有固关,大震关、安戎关在古代军事地理上颇为重要。关山古道,不但关隘遍野,而且还设有不少驿站。由东向西有大震关驿、分水驿、马鹿驿张棉驿、长宁驿等。

出陇县30里,就到达固关。固关是陇县西行翻越陇坂的第一站,《永乐大典》有“固关站,有马200匹”之记载。固关脚下有固关镇,镇名因关而起。由于交通上的便利,固关镇是陇县重镇。

过固关前行不远即到大震关,西塞雄关大震关汉初设关,因地处陇山,故名陇关。后改名为大震关。大震关位于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汧水之南的重岗之上,四周山峦屏蔽,关西坡面陡峭,其地貌呈“凹”字形,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抵”之势,是屯兵的理想之地,关山古道上最为重要军事关隘。关前两道峡谷,一条通秦家源,一条通老爷岭。通往老爷岭这条峡谷段是民国时期在古道基础上改建的凤陇公路,上山段为汉唐古道,当地人称“马道”。从现在保留下来的路段来看,汉唐时期的关山古道,在峡谷内主要是沿河岸台地而行,然后在接近山脊时盘旋而上,巧妙地将一些小溪冲击平台连接起来,既形成了多处错车道,又可使路线在不断的缓冲中上行,这些的道路多用巨石砌坡,条石铺筑路面,宽度一般在3-4米,弯道半径一般在5-13米。在一些巨石当道的地方,当时是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先在巨石上堆柴烧火然后迅速浇水冷却,以此在巨石上炸出裂缝再凿出车道,从而使这条路成了西出的主要通道。

大震关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伏羲氏曾在关山一带生活,从而有了最初古道最的雏形。周孝王封非子于秦,秦邑初设于今天水境陇山(大震关)西麓,从此秦在陇右开创基业,后又迁邑于今天水市西与礼县交界的西犬丘。秦军频繁征战、运送粮草为关山古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后来秦人东迁,正是经过关山而到达关中的。历史上著名的汧渭之会,就是有力的佐证之一。当年秦始皇西巡就是先出咸阳,过陇县,到达甘肃平凉一带,这条路线恰恰就是后来所形成的关山古道中段。秦励精图治,羽翼渐丰,历春秋、战国时数百余年攻伐,终于统一了六国。关山古道与大震关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古至今,这里曾发生过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大将征讨敌寇,英雄评定叛军,皇室公主以大义为重,与少数民族帝王联姻,以及交流文化的僧侣,吟诗作赋的文人,都曾走在关山古道上,都经过一代雄关——大震关。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率百官到崆峒山巡游,经清水,翻越陇关,因雷震惊马,后人称为大震关。说的是汉武帝元鼎二年10月,武帝西巡,翻越陇坂时天气突变,霎时电闪雷鸣,山摇地动;风雨交加,让人震颤,陇坂遂被称为“大震关”;公元前109年,西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出大震关,与新疆伊犁河流域的乌孙王成婚;西汉末年,王莽置四关(东函谷关、西陇关、南武关、北萧关)将军,遣右关将王福守此关;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冬,赤眉军上陇山准备西进,隗嚣派邓禹赶至大震关,截断了赤眉军的后路;公元140年9月,东汉朝廷令扶风、天水筑陇道坞300所,驻屯军队,羌人火烧陇关;三国时期,清水一带处于蜀魏相争之地,司马懿在今太石河口修筑上募城,又称司马垒;诸葛亮在南道河口筑起下募城,又称诸葛垒。魏蜀两军堡垒遥相对峙。公元228年,魏军由张郃率领,取陇关道打败了蜀将马谡;公元332年,秦州刺史遣兵攻打刘曜,经陇山夺取位于今郑家沟的汧城;公元524年,天水羌人起义,将领莫折天生在陇关大败前来镇压的雍州刺史;公元756年,安禄山遣部将携物诱惑千、陇将士,被大震关守关使擒杀。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为避讳而易名大宁关,隋代复名大震关;唐代,大震关成为唐军防御吐蕃的军事要地。唐武德五年(622),突厥入侵原州(今宁夏固原),攻陷大震关。公元627年,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过大震关去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出大震关,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天宝十五年(756年),大震关使郭英乂在此斩安禄山使高嵩。广德元年(763),吐蕃入大震关,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大历三年(768年),凤翔节度使李抱真部将李晟率兵五千,出大震关,破吐蕃于临洮。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陇州防御史薛逵上疏朝廷:陇州防御使薛逵奏,“……伏以汧源县西境切在故关,昔有堤防,殊无制置,僻在重岗之上,苟务高深。今移要会之中,实堪控扼。旧绝井泉,远汲河流;今则临水挟山,当川限谷,危墙深堑,克扬营垒之势,伏乞改为安戎关……”朝廷采纳了薛逵的建议,废除大震关,新设安戎关。因而,当地群众将大震关称之为故关,而称安戎关为新关。

自薛逵废大震关后,新建的安戎关位于关山沟二桥村前,距陇县城约20公里。此地东南为绝壁,西北是重山,地势险要,沟壑纵横,灌木丛生,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为秦陇要冲,历代都在此设有关隘。

大震关与安戎关相距10余公里,同为关防戌守处。此地两山对峙,当川限谷,形势险要,为逾越陇山西行的要道。后唐高祖乾元年(948),上景崇叛,以凤翔附蜀。蜀将韩保贞赴援,出新关,屯军陇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金兵逾陇关,攻取秦、巩诸州。明初徐达克陇州,逾陇关。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北时,在此全歼了国民党马步芳的“精锐铁骑”骑兵14旅,打开了西进的“大门”。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陇海铁路和宝天、宝平、西兰公路和宝汉高速公路的开通,关山古道早已荒草萋萋,大震关、安戎关已失去昔日的风姿。然而,关山古道、大震关将永恒不朽,作为历史与传说,自然和人文,景观与名胜将永恒不朽,魅力依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