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将研学旅行纳入到中小学生的课程体系,激发了学校、企业、家长、学生等各方的关注和兴趣。 因研学旅行在促进传统教育改革、增长文化知识、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研学旅行迅速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从事研学旅行的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研学旅行课程也是五花八门,十分丰富,既包括如《意见》所指出的与学校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研学实践活动,也包括着眼于自然知识教育、户外技能培养等涵义比较宽泛的研学实践活动”。 当然,研学旅行行业的急速发展也同时导致行业的良莠不齐,影响了研学旅行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研学旅行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深入的思考。 随着研学旅行的快速发展,研学课程的质量与品质难以得到保障,市场的规章制度与监管体制尚未形成。国内外游学产品热度虽高,但是研学旅行实施效果并不显著。 从课程角度来看,研学旅行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课程无法兼顾研学旅行中“教育”与“旅行”的双重属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研学旅行相关标准的缺失和对研学旅行的认知不够深入。 那么,我们通过研学旅行应该让学生获得哪些东西? 01 获得文化知识 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旅行,是根据教育性和目的性来安排和规划的特色研学线路。从行前的知识储备,到行中的学习参与,再到行后的思考领悟,每个阶段都涉及文化知识的汲取与摄入。 02 获得实践经验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研学旅行的深度体验、参与设计和互动交往,可以让参与主体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具身体验和探索自然与社会的“新、奇、异”,获取社会实践经验,提升实操动手能力。 03 获得户外技能 研学旅行是一种开放式户外教育的过程,更加注重参与主体户外技能的培养和提升。通过接触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来挖掘个体潜能并解锁新技能,以大自然为背景,以旅行为依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04 获得精神享受 传统应试教育以及激烈的竞争让社会群体直呼“压力山大”,一方面是来自自身能力不足的自卑感,另一方面是来自与他人比较的压迫感。研学旅行通过将“教育”与“旅行”的巧妙结合,使得参与个体能够在旅行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更能够放松精神、愉悦身心。 大雁行研学 研学旅行是课堂的有机组成和有效延伸,是为了将孩子们在课堂上、书本中所学的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课程。 『大雁行研学』按照文件精神,紧扣“学生素养培养,地方特色挖掘,学科知识链接”等要素,精心设计研学课程,打造高质量的研学旅行项目,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既保证活动的教育性,同时又不失趣味性,避免学生“游而不学”或“学而不游”的现象。 让研学旅行成为孩子们早期“学以致用”的手段和重要的人生体验,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力求每次研学旅行都成为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人生经历。 -The End - |
|
来自: 昵称62731363 > 《研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