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学旅行课程的空间构成和课程实施路向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4-02

       于《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第10期中阅读了《空间视角下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路向研究》一文,有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文本的摘录[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梳理]):

       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校外实践活动课程,且是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教育空间由传统课堂转向自然户外,具有自然教育、社会教育、探索教育、具身教育等多重作用,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研学旅行课程的定义: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提升生存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为目标的综合课程。

       研学旅行具有研究型学习和旅行体验两种特征。

       研学旅行具有情境因素、实践活动、社会交往等要素。

       研学旅行空间构成:

       研学旅行的子空间包括物理空间、人际空间、知识空间和体验空间。

      物理空间:是研学旅行物质性构成。是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必定需要的特定的旅行空间环境和物质基础,旅游环境和旅游吸引物是研学旅行空间可感知的实体,为实现和开展形式各异的研学旅行活动提供物质载体和基础。

       人际空间:研学旅行关系性构成。人际空间包括以朋辈关系为主和其他各种形式建立的人际空间。每个角色位于空间中不同的位置关系上,遵循与自身角色相符合的逻辑规则,通过交往互动,形成特定空间下的具有关系意义的人际关系。研学旅行空间中最基础的关系是朋辈关系和师生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向外衍生出的各种人与社会的复杂互动的关系形式。

       知识空间:研学旅行符号化构成。知识空间就是由符号化所建构的空间表征,即面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研学旅行,通过课程开发目标、规划手段对研学旅行空间进行表征建构。知识空间内的知识是广域的知识,不仅包括自然知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蕴含如文明行为等道德知识。知识空间是研学旅行空间的符号化构成,知识借由符号表征,被主体进行构建形成知识意义空间。

       体验空间:研学旅行感知性构成。体验空间是主体对研学旅行空间的不同构成空间实际体验后的产物,是主体感知到的空间。研学旅行中,一方面学生在现场,用眼、用脚、用心直接感受风土人情、景色建筑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社会生活,从直观意义上获取心理体验。另一方面,研学旅行纵深性意义借助于科技手段向学生表征出来,通过构筑仿真化、虚拟化的体验空间,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研学体验。

       研学旅行空间既是中小学生研学课程发生载体,也是中小学研学课程建构的产物,空间内生产并孕育滋长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意蕴。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主要存在四种教育样态:

       一是研学旅行空间物质性构成的教育样态,是研学旅行课程知识教与学的基本容器;

       二是研学旅行空间关系性构成的教育样态,是研学旅行课程社会大课堂的具体呈现;

       三是研学旅行空间符号化构成的教育样态,是研学旅行课程知识生产的重要来源;

        四是研学旅行空间感知性构成的教育样态,是研学旅行课程主体情感体验的生成来源。

       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价值:

       物理空间内主要蕴含课程的自然教育价值;

       人际空间内主要蕴含课程的社会教育价值;

       知识空间内主要蕴含课程的探索教育价值;

       体验空间内主要蕴含课程的具身教育价值;

       课程的具身教育价值贯穿研学旅行空间整个生产过程,在各个空间内均会产生身体参与和教育内容的良性互动,以学生的身体感知为轴心,在旅行物质环境、人际关系互动和知识符号构建中,实现身体与大脑的共同参与。(这可能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独特价值所在)

       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路向:

       研学旅行课程的基地遴选,是实现课程教育价值的保障;

       研学旅行课程集体意识唤醒,是实现社会教育价值的关键;

       研学旅行课程知识内容统整,是实现课程教育价值的前提条件。研学旅行课程应立足广域知识的教育内容,实现其探索教育价值。

       研学旅行体验场景营造是实现课程教育价值的实施核心。体验场景营造具体的课程实施路向上,可以通过打造物化环境、开发体验行和建立资源库三种进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