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媲美丝绸之路的万里茶路,由晋商开创,起点在武夷山下的这座古村

 雨木风叶楼 2019-05-31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饮茶习惯和茶叶种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大家对丝绸之路不会陌生,但你知道我国还有一条万里茶路吗?我也是来到武夷山的下梅古村以后才了解到,原来在明清时期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后,欧洲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依然旺盛,晋商看准这个商机,来到拥有上好茶源的武夷山,从下梅村开始,开辟了一条经水路至汉口,再起岸走陆路运往恰克图,直至欧洲大陆的万里茶叶商路,繁忙了近两百年。

www.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市东部,距离武夷山风景区八公里。走近古村,村头屹立着一座高大的祖师桥,雄踞于梅溪与当溪交汇的水口。祖师桥后方,是贯穿村落的“小运河”当溪,万里茶路时期,茶叶就是由当溪运出。溪流两旁是临水而建的民居,面溪一侧大多为旧时茶商的商铺,整个古村还完整保留着三十多座明清古民居。

古民居户户相连,临水一侧均有风雨廊、美人靠,村民至今仍以茶叶种植和炒制为主要经济收入,所以能看到一些村民在风雨廊挑选、加工茶叶。武夷山茶好、品种多,其实茶农都是很有钱的,当地人开玩笑说,武夷山人家里有茶园,相当于外面说的家里有矿。

进村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气势宏伟的邹氏家祠,是武夷山境内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座祠堂建筑。邹氏自江西南丰迁入,在下梅与晋商经营武夷茶叶而逐渐成为大户人家,大兴土木建豪宅、修当溪、立家祠。祠堂内外砖雕图案丰富多彩,值得细细欣赏。

邹氏家祠门前古桥上的石狮子,后方有一埠头,就是当年往竹筏上装卸茶叶的码头。短短的当溪只有九百多米,共建有九处埠头。下梅在万里茶路的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山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日行竹筏300艘,转运不绝”。

如今的当溪水位下降许多,我们来的时候下了一整天的大雨,所以溪水变得格外浑浊,据说平时水质是很清澈的。溪流两岸商铺林立,虽然早已没了曾经舟来楫往的辉煌,但是仍能想像出当年水运繁荣的风光。

村子里一处墙壁上画着的万里茶路示意图。电视剧《乔家大院》中讲述的主人公乔致庸南下前往产茶胜地武夷山,疏通茶路,就是到的下梅。在万里茶路后期,下梅的茶叶也经广东、厦门运往澳门,再经海上通道运往东南亚。海上运茶之路的出现,陆路运输逐渐衰落,万里茶路渐渐退出世人的视线。

邹氏大夫第,也就是邹家的祖屋,主屋、偏房等共有六栋,每一栋都有好几进。这幢老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都很精美,尤其是最后方的小花园,完好保留了一堵双面镂空雕刻花墙。

这座因茶叶而兴盛的古村落,早已褪去了几百年前的中心光环,个别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好在沿溪流的两岸,仍然呈现出了百年前的风貌,希望随着旅游的开发,可以保存的更为完好。

下梅古村的村民们,大多还比较淳朴,不会拒绝拍照,甚至还会聊上几句,招呼喝茶。这样一处与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地位的小村落,相比武夷山的知名度而言却要低调许多,希望去武夷山游玩的朋友,都可以去下梅古村顺便逛逛,感受一下万里茶路曾经的光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