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阅江楼记》

 五者自居 2019-05-31

杨松河 

2009年09月05号日

 

 

 

 

有记无楼几代山?

无人有幸续新篇!

重阳反复读观止,

绝对悬殊立空前。

 

    南京下关濒临长江,古有山丘若卧龙俯身作探江饮水之状。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初渡长江,赐卢龙山。

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指挥8万伏兵,大败劲敌陈友谅40万大军,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

公元1374年(洪武七年),朱元璋重登卢龙山,回忆卢龙大战,感慨万千,既然龙袍加身,岂有龙御龙身之理,忽觉脚下有醒狮雄踞大江之状,遂将卢龙山改名为狮子山,并下诏建阅江楼。

为此,朱元璋做了四项准备工作:一是命囚工在狮子山清理地基,初建平台;二是钦定楼台规模;三是筹建工程队伍;四是撰写楼记,借此选拔人才。作为开国皇帝,前三项似乎都不难办,唯楼记文章难写。文不精彩,楼再高再美也无精打采。文臣、才俊应诏提交了不少《阅江楼记》,但大都是虚文假意的溢美之词,歌功颂德过滥,真才实学太少,竟无一篇可圈可点,只有元末明初文学大家、翰林大学士宋濂撰写的《阅江楼记》颇具文采,但也是应命而作,也无多少新意,后虽被收入《古文观止》,但毕竟只留一纸空文而已。

朱元璋大失所望,遂挥动御笔写成《阅江楼记》,备说建楼之利。理由主要有三:一要威镇四方,即所谓外守四夷,内固城隍;二要提高警惕,即所谓察奸料敌,无所不至;三要赏心悦目,与民同乐,让金陵故迹,一目盈怀。

然而朱元璋后来又出尔反尔,决定停建阅江楼,并撰写了《又閱江楼记》,备说停建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理由:一是“上天垂象,责朕以不急。”假托上天旨意,应先抓统一大业要务,拨乱返正,协和万邦,不要给“愚夫愚妇”留下忙于树碑立传的口实;二是通过撰写楼记发现,身边有真才实学的高才奇缺,若匆忙上马,必落得楼高文低窘境,贻笑后人,因此只好忍痛作罢;三是“非有益而不兴”,当时明朝立国初稳,民心初定,改朝换代后百废待兴,国库空虚,权衡利弊,恐劳民伤财,还是停建为好。
  现在看来,朱元璋当时停建阅江楼的决策事出有因,而且值得后人称道。只是这个悬念竟历六百多年而流于一纸空文,这不能不说是南京城一大历史遗憾。

当年朱元璋上应天时,下占地利,中顺民意,改元“集庆”府为明“应天”府,而今我再读三篇《阅江楼记》,路经现存的集庆门,顿得一诗一联以志之。联曰:

 

阅江又阅江,有记无楼青江滚滚若水失轻舟;

集庆遗集庆,成龙拜狮紫气腾腾如舟得浩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