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丨玉器中的生僻字 6

 RK588 2019-05-31

出自 - 胡赳赳

  • 阗 [ tián ] 

解释:充满,宾客阗门,精气阗溢的意思。和阗古称“于阗”,意为“产玉石的地方”,清初改“于阗”为“和阗”,1959年“和阗”更名为“和田”。

  • 瑁 [ mào ]

解释:瑁是天子所执的玉器。诸侯执圭朝见天子,天子就用瑁作回复。因瑁在诸侯用圭之上,所以叫瑁,又叫瑁圭。瑁的形状四寸见方,古代天子颁赐玉圭给诸侯,让他们世代保存作为传家宝物。诸侯执圭来朝见天子,天子则执瑁接见,表示对诸侯的信任与共勉。

图片来源网络 - 青玉瑁

  • 笏 [ hù ]

解释: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周朝以及后世统治者利用天帝崇拜(君权神授),极力宣称自己是天帝的儿子,故称天子,帝王手持玉笏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

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 璜 [ huáng ]

解释: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象玉璧的一半,在新石器时代,玉璜一般是佩戴于胸颈部的装饰品,具有象征身份地位的作用。商周时期,璜成为重要的礼器,《周礼》中说:“以玄璜礼北方”。古代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礼仪时作为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玄璜朝礼北方,也用来作装饰品或作为货币,另外,古代一组佩玉中,系在每串最下端的玉称为璜。

国家博物馆藏 - 西周双人首纹玉璜

  • 琥 [ hǔ ]

解释:音虎,雕成虎形的玉,古代作为一种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白琥朝礼西方。古代发兵使用的虎符也称为琥。

国家博物馆藏 - 商,武丁时期玉琥

  • 钏 [ chuàn ]

解释:钏来源于镯,传统腕饰,流行于全国各地。其多用金、银、玉等制圆环,束于臂腕间。汉代即有。几个手镯合并在一起,被名为“钏”,后来,通常将金银条锤扁,盘绕成螺旋圈状。臂钏的具体形制,两千多年间变化不大。钏又叫“跳脱”。

  • 甪端 [ lù duān ]

解释:甪(lù)在《辞海》里的释义:“角”字的变体与异读。甪端(lù duān)是一种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甪端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寄寓了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

故宫博物院藏 - 青玉甪端

  • 彝 [ yí ] 

解释: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有盖,盛行于商代时期。

故宫博物院藏 - 白玉长方彝

  • 琰 [ yǎn ] 

解释:一种雕饰的玉名(通常形容美玉)。梁简文帝《谢敕赉善胜威刀启》:“冰锷含彩,雕琰表饰。另外,上端斜削成尖锐形的九寸玉圭称为琰圭。

  • 簋 [ guǐ ]

解释:簋guǐ,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国家博物馆藏 - 玉谷纹双兽耳簋

编辑 / 大奔

校对 / 全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