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合》篇说:“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意思是要办成事,实现计谋,不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要违背其中一方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专诸刺王僚是个典型例子。 楚国大将伍子胥,因父兄被楚王枉杀逃到吴国,知道专诸很有本事,便与他结为好友。伍子胥晋见吴王僚后,游说吴王攻打楚国,因为公子光阻挡,没有成功。公子光不满吴王僚继承王位,打算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伍子胥看透了公子光的心思,于是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子光得到专诸后,尊其为宾上客。 这年春天,吴王僚派两个弟弟率军入楚,结果被楚军断了后路,吴军被困在楚国境内,不能回国。公子光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埋伏了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直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手中都举着长矛。公子光陪着吴王喝酒,让专诸把鱼肠剑放到鱼肚子里,然后以厨师的身份端着烤鱼上来拿出鱼肠剑,刺死了吴王僚。混乱中,专诸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将吴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翦除了吴王僚后, 子光自立为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吴王阖闾。间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按照鬼谷子的观点,合乎一方利益,必然要背叛另方利益。忠孝不能两全,绝对的两全其美是很难的。专诸为了效忠公子光,必然要背叛吴王像,这说明了忤合难以两忠的论说。计谋不能两全,必要时要以假象迷惑对手,以减轻阻力,实现目的。尽管杵合是一柄双刃剑,控制不好反会伤到自己。但在混乱的政局,运用忤合思想,施展谋略适当取舍,可使自己脱颖而出。这种以杵求合的反杵术,是最有效的智谋,也是本文论述的中心。 |
|
来自: 昵称32353910 > 《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