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住全身动脉的窗口——颈动脉

 小佳更致问 2019-05-31

血管在我们人体内遍布,像河流一样给身体输送营养物质,但当血管堵塞的时候,营养无法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就会给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最近几年,引起中国居民死亡排名首位的原因是脑中风,其中大部分是脑缺血或脑血管阻塞,而里面又有半数与颈动脉狭窄有关。颈动脉狭窄引起的中风约占总数45%左右,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局灶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那么,到底什么是颈动脉狭窄?有什么危害?需要如何治疗?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章希炜主任,请他来详细解答。

血管不好,这里先堵

颈动脉是比较浅显的动脉,我们自己也能摸到,颈部气管两侧跳动的地方就是颈动脉。它是一个流向大脑的血液通道,是全身动脉的窗口,正常健康的颈动脉是光滑、富有弹性的血管,为大脑血流输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通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高血压、高血脂、不合理的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抽烟酗酒、情绪紧张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下,脂类物质在血管内壁沉积,形成“水垢”样的硬化斑块。随着病变的发展,部分斑块逐步进入管腔内造成管腔狭窄,阻碍血流的通过,当“水垢”出现在颈动脉时就造成了颈动脉狭窄,此时颈动脉会变得僵硬。就正如家里的水管,使用时间长了往往会发生生锈、堵塞。如果它变窄了,大脑就可能因此缺血,研究表明,有1/4的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存在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年龄越大,闭塞的程度往往会越大。

颈动脉狭窄症状包括:

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不严重,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以脑缺血为主要的表现:早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缺血进一步加重,患者会出现肢体无力、失语、视功能的障碍等症状;严重劲动脉狭窄:患者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少数病人颈动脉狭窄处可并发血栓形成,突然阻塞血流,造成急性脑梗死,引起中风或脑卒中。所以,颈动脉狭窄也被人们叫做危害健康的头号杀手。

重视筛查+规范治疗

章希炜主任建议,一般来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长期吸烟史、酗酒、有慢性牙周炎病史的人,以及45岁以上男性和55岁以上女性,都应该进行颈动脉的筛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可检查有无颈动脉狭窄以及狭窄程度;二是影像学检查:颈部血管CTA、MAR等无创性检查;三是脑血管造影检查,得到详细资料,可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当然,如果患者发现检查报告中的异常值也不必过分紧张,及时去医院咨询治疗才是正确的做法。

章希炜主任指出,并非所有颈动脉狭窄都需要手术治疗,主要根据以下几条标准来看:

·颈动脉狭窄超过70%以上,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均有手术治疗指征;

· 颈动脉狭窄在50%以上,同时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如:反复的头晕,一侧肢体麻木乏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证实斑块为不稳性溃疡斑块等,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 颈动脉狭窄在50%以下,无临床症状者,可以考虑口服药物,并定期随访复查。

目前,在手术方式上分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就手术效果而言,通过对手术患者长期观察,两者并没有明显区别,都能够有效降低脑梗发生率,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比较低。

一般来讲,动脉狭窄术后很成功,无并发症的情况下,患者可进行常规日常活动、工作。对于未出现脑梗塞的颈动脉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支架植入后,可以获得与正常人同等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但是,非常需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以减少局部颈动脉病变再狭窄的可能。

保护血管,多做“减法”

治病不如防病,要想保护血管,最好多给生活“做减法”。

少吃红肉,减少精细食物摄入:减少热量摄入,少吃高胆固醇食物,每日主食摄入最好有50克以上粗粮(燕麦、小米等)。

加强运动:办公室内不要久坐不动,最好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2~3分钟,伸个懒腰、动动胳膊腿。每周运动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最好选择不激烈的运动,可以选择比如慢走、骑车、游泳、太极等,不会刺激血管,导致血压升高。

少发脾气:保持良好心情、避免激动急躁,能减少血管的负担。

少喝饮料:少喝各类加工类果汁、酒类、碳酸饮料等,多喝白水可加速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专家介绍: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及医师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候任主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循坏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压力学组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静脉学联盟中国静脉学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血管外科协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血透通路学组常务委员;中国腔内治疗学会主髂动脉学组副组长;中华外科学杂志特约编委,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血管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编委,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从事血管外科30余年,多次在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血管外科、澳大利亚墨尔本InternationalEpworth Hospital学习交流。主要擅长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透通路建立和维护、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常见动静脉疾病的诊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